前言
1 RDA的前世与今生
1.1 RDA的缘起
1.2 RDA的面世
1.3 RDA的完善
2 RDA的思想基础
2.1 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
2.2 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
2.3 主题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
2.4 FR家族理念在RDA中的体现
3 RDA的普及与推广
3.1 引领潮流的先锋
3.2 积极推动的追随者
3.3 顾虑重重的观望者
4 RDA在美国图书馆界的测试
4.1 测试方案
4.2 测试反馈
4.3 RDA测试目标的实现程度
4.4 3二作建议与当前工作任务
5 RDA的框架与内容
5.1 RDA的整体结构
5.2 导言(第0章)
5.3 记录属性(第1—4部分)
5.4 描述关系(第5—10部分)
5.5 附录(A—L)
6 识别载体表现和单件
6.1 概述
6.2 一般性规则
6.3 信息源
6.4 识别载体表现和单件的属性
6.5 描述载体
6.6 提供获取和检索信息
7 识别作品和内容表达
7.1 概述
7.2 识别作品的属性及构建代表作品的规范检索点
7.3 识别内容表达的属性及构建代表内容表达的规范检索点
7.4 特殊作品的属性及构建规范检索点
7.5 描述内容
8 识别个人
8.1 识别个人的属性
8.2 创建代表个人的规范检索点
9 识别家族
9.1 识别家族的属性
9.2 创建代表家族的规范检索点
10 识别团体
10.1 识别团体的属性
10.2 创建代表团体的规范检索点
11 描述关系
11.1 书目关系描述并非始于RDA
11.2 RDA户的“关系”
11.3 MARC 21对RDA“关系”的表达
12 特殊类型资源RDA元素综合记录
12.1 连续出版物
12.2 集成性资源
12.3 地图资源
12.4 电子资源
12.5 音像资源
12.6 音乐资源
12.7 缩微资源
13 RDA与AACR2规则差异分析
13.1 总体差异
13.2 一般性规则差异
13.3 著录规则差异
13.4 检索点差异
14 MARC 21为RDA所做的修订
14.1 概述
14.2 MARC 21书目数据格式的修订
14.3 MARC 21规范数据格式的修订
15 RDA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策略
15.1 组织机构的准备
15.2 本地政策的准备
15.3 技术支持的准备
15.4 培训方面的准备
15.5 测试方面的准备
附录A RDA工具套件应用说明
附录B RDA内容类型、媒介类型和载体类型术语表
附录C MARC 21为RDA新增字段表
附录D RDA完整样例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