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刑事法评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

刑事法评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

刑事法评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

定 价:¥98.00

作 者: 陈兴良 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律 理论法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1266113 出版时间: 2016-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65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卷主题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这里的不法评价是指违法性的判断。违法性是一个长久的话题,正确地理解刑法中违法性对于刑法教义学的合理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刑事法评论:不法评价的二元论》共分为六大板块,分别为理论前沿、使用盗窃研究、实证研究、域外传译、域外视野和专题研究。该书共发表了15篇论文,其涉及刑事法的各个学科,涵盖的主题涉及犯罪论体系、目的犯的实质化问题、间接正犯的从属性问题以及不能犯的未遂等各方面,无不体现了各个作者对某一理论或者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

  陈兴良,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干事、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干事,1998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理 论 前 沿“刑事法律人”模式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张 文一、 刑事法律科学的研究对象二、 刑事法律人模式述评三、 刑事法律人模式重构四、 刑事法律人与刑事各学科研究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共生论——兼论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之关系/李 波一、 问题的提出二、 国际视野下的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争三、 作为中国问题的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的互补性四、 旁论: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的关系探讨五、 结语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梳理——兼论罗克辛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变迁/陈尔彦一、 问题的提出二、 前期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构建三、 对前期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评析四、 后期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构建五、 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前后期之比较六、 结语使用盗窃研究论使用盗窃——以盗用汽车为例/温登平一、 问题的提出二、 对要否处罚使用盗窃的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的考察三、 成立盗窃罪要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四、 非法占有目的的内容五、 盗用汽车是否为盗窃财产性利益?六、 结论使用性盗窃的可罚性之否定——兼论法益与构成要件解释的关系/马寅翔一、 问题的提出二、 德国关于财物价值能否独立成为盗窃对象的争论三、 从占有理论视角所作的否定性分析四、 基于法益与构成要件解释之间关系的反思五、 结论实 证 研 究死刑适用的经验研究——以故意杀人罪为例/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课题组一、 导言二、 理论假设三、 研究方法四、 实证检验五、 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六、 实证结果解释和规范探讨七、 总结鸣谢关于企业环境犯罪控制策略的实证分析/莎莉·S.辛普森卡罗尔·吉布斯 梅丽莎·罗莉李安·斯洛克姆 马克·A.科恩迈克尔·范登博格 著 李本灿 译一、 导言二、 先前的文献三、 方法四、 分析和结果五、 规制策略的启示域 外 传 译国际刑法中的归因问题研究——一个德国法视角的考察/托马斯·魏根特 著 姜 敏 译一、 引言:将集体犯罪归因于个人引起的问题二、 德国法的处理路径:旧瓶装新酒三、 帮助和教唆的适用范围之扩大四、 新奇的概念:自上而下的责任五、 结语域 外 视 野德国银行卡滥用行为的理论与实务/徐凌波一、 概述二、 账户名义人在错误汇款案件中的取款行为三、 缺少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的账户名义人的滥用行为四、 非账户名义人的滥用行为五、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通过程序法的犯罪化——以美国刑事司法中的若干发展趋势为例/刘 涛一、 引言二、 “违法必究”:从适当理由(probable cause)到合理怀疑(reasonable suspicion)三、 “你情我愿”(同意):警察执法的万金油四、 “无处藏身”:行政执法检查五、 “形单影只”:律师帮助权与强制量刑(the right to counsel and mandatory sentencing law)六、 结语专 题 研 究构建以二元不法为主的不法评价体系/邵栋豪一、 行为无价值的功用与缺陷二、 结果无价值的功用与缺陷三、 良心无价值四、 构建二元不法为主的不法评价体系目的犯的实质化——以目的与故意的关系为中心/王 俊一、 问题的提出二、 “无条件第一级故意”的启示三、 目的与故意的关系四、 非法占有目的与盗窃故意五、 目的犯论:从形式到实质——代结语论间接正犯的从属性及实行着手——基于间接正犯之拟制性的反思/黄继坤一、 溯本:间接正犯是拟制的正犯二、 还原:间接正犯对直接实行人具有从属性三、 探究:间接正犯的实行着手:被利用者时说四、 结论当不能犯未遂理论走向客观之后——以刑法的价值构造为检阅基础/韩其珍一、 问题意识二、 我国不能犯未遂的范围及法律效果三、 不能犯未遂的学说诸象四、 不能犯未遂的理论检验——回应台湾地区错判检讨五、 结论:刑法的价值:我国应以具体危险说搭配科学第三人论情感与定罪量刑的关系/李 涛一、 传统定罪量刑与情感是“相忘于江湖”二、 定罪量刑的机制与根据决定了情感的“不可或缺”三、 定罪量刑的目的与价值体现了情感的“如影相随”四、结语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视野下的自杀参与/马卫军一、 问题所在二、 关于自杀参与的各种学说评析三、 本文的主张存款共同占有说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命运/李文军一、 问题的提出二、 存款共同占有说的基本立场三、 存款共同占有说的理论评析四、 存款共同占有说的现实命运五、 余论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行行为/陈洪兵一、 实行行为二、 证明责任三、 犯罪形态四、 自首五、 既判力我国新疆地区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法规制研究/舒洪水一、 我国新疆地区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二、 外国反恐怖主义犯罪法律对策研究三、 我国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现状四、 我国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缺失五、 防范我国新疆地区暴恐犯罪的刑事法律对策模式选择与制度建构:刑事程序性上诉研究/杨杰辉一、 单列与并行:程序性上诉的两种模式二、 一审事实认定的地位:程序性上诉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三、 并行模式:我国程序性上诉模式的最终选择四、 刑事程序性上诉的提起五、 刑事程序性上诉的审理程序刑事被害人民事诉权研究/高 洁一、 问题的提出二、 刑事被害人民事诉权的界定三、 刑事被害人民事诉权的特殊性四、 被害人民事诉权与刑事诉权的关系五、 被害人民事诉权与相关权力(利)的关系少年司法模式的第三条道路——恢复性少年司法在中国的兴起/吴啟铮一、 少年司法的传统模式及其局限二、 恢复性少年司法:一种新的模式选择三、 在困境中寻求突破:中国少年司法的现状四、 恢复性少年司法试验在中国的勃兴六、 结语论刑事诉讼中的社会调查报告/张吉喜一、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二、 拟适用社区矫正案件中的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三、 国外的量刑前调查报告制度四、 我国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相关问题分析五、 我国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完善法官为什么不排除非法证据/王 彪一、 引言二、 法官不会排除非法证据三、 法官不愿排除非法证据四、 法官不敢排除非法证据五、 法官不能排除非法证据六、 法官为何能不排除非法证据七、 结语违法所得没收的正当程序——以物的强制措施为中心的考察/李卫东引言一、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刑事程序基本模式之抉择二、 正当程序审查——国际公约的衡平与界限三、 正当程序的漏洞——物的强制措施四、 违法所得没收中的程序性制裁中国监狱罪犯分类理论与实务研究——罪犯动态风险评估的“智能平台”/中国监狱罪犯分类理论与实务研究课题组前序一、 罪犯动态分类功能及现状二、 国内监狱研发罪犯评估工具概况三、 研发“恒研罪犯动态风险评估的‘智能平台’”《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