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Twitter、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沟通方式随之兴起,以往借助于传统媒介的公民民意表达逐渐通过网络效应由个体转变为群体、由局部拓展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兴盛的网络民意表达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政府管理的新课题,在面临某些突发性、群体性的民意表达时,政府基于惯常的强力管制思维而一味地压制,某些执政水平欠缺的地方政府甚至试图采用强压手段而酿成群体事件,进而成为西方国家或某些人用来作为攻击我国政治制度的借口。本书从民意表达的发展脉络、网络民意表达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网络民意表达涉及的各种法律关系、社会局限性以及基本伦理规范,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在公共行政模式下,如何改变网络管理惯性思维中的单纯 “堵”为“疏”,倡导沟通、引导为主的行政手段,以体现出政府尊重民权民意、鼓励公众表达自身正当诉求的行政价值。同时,结合域外网络管理的经验,通过剖析境内外典型的网络民意表达事件,探寻如何破解网络监管“放则乱,管则死”的困境,在网络民意表达领域搭建起审慎、务实的监管与疏导并重的法律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