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定 价:¥180.00

作 者: 陈清秀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法律文明史文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899743 出版时间: 2016-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911 字数:  

内容简介

  陈清秀教授是台湾地区知名学者,本书在台湾地区已发行7版。台湾地区“行政诉讼法”经过1998年全面修改,从各个面向观之,宏观的整体结构从原来的34个条文扩容到308个条文,中观的章节编列,乃至微观细部条文的结构均有大幅度变化。本书针对新“行政诉讼法”扩大了行政诉讼裁判权的范围,增加了行政诉讼的诉讼类型及诉讼审级,增设了公益诉讼与团体诉讼,增订了和解程序、简易诉讼程序、保全程序、强制执行程序等问题。始终秉持“行政诉讼法”保障民众权利,确保行政权正当行使的理念。以该现行“行政诉讼法”为蓝本,参酌德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晚近学说见解,并以各级行政法院的司法判决作为研讨对象,力图将学说与判例紧密结合,通过学说因应司法实务的需求,通过司法实务的回应来完善现有学说见解。

作者简介

  陈清秀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台湾大学法学学士(1981)、台湾大学法学硕士(1984)、台湾大学法学博士(1991)、美国乔治城大学访问研究学者(1995~1996)。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诉讼之沿革与基本理念
一、沿革
二、基本理念与社会正义
三、诉讼经济原则
四、法安定性原则
五、诉讼权之限制及其他诉讼法理
第二节公法上争议
一、前言
二、公法上争议的判断
三、具体情形
四、公法上争议之先决问题
第二章行政诉讼之前置程序
第一节概说
一、前言
二、行政诉讼之先行程序及其必要性
三、行政诉讼之先行程序与行政诉讼之关系
第二节诉愿行政救济
一、“诉愿法”沿革
二、诉愿程序之法律性质
三、诉愿当事人
四、诉愿参加人
五、诉愿种类
六、诉愿的提起
七、诉愿程序中诉愿人之参与权利
八、调查审理原则
九、诉愿程序之停止及承受制度
十、诉愿决定
十一、诉愿决定之效力
十二、诉愿决定确定后之救济
第三节特别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的行政
救济
一、概说
二、可否提起行政救济之判断基准
三、具体类型
第三章行政诉讼之类型
第一节概说
一、意义及其机能
二、行政诉讼之类型的指导原则
三、行政诉讼类型之特殊性
四、行政诉讼类型的规范模式
五、行政诉讼之类型
第二节撤销诉讼
一、概说
二、实体判决要件
三、实体上有理由之要件
第三节课予义务之诉
一、前言
二、课予义务之诉的种类
三、课予义务之诉的性质
四、课予义务之诉与其他诉讼种类之关系
五、课予义务之诉的声明范例
六、特别的实体判决要件
七、课予义务之诉之判决
第四节公法上给付诉讼
一、前言
二、公法上给付诉讼之适用范围
三、给付诉讼与其他种类诉讼之关系
四、公法上给付诉讼之类型
五、公法上给付诉讼之提起
六、给付诉讼之判决
第五节公法上确认诉讼
一、前言
二、确认之诉的种类
三、确认诉讼与其他诉讼之关系
四、确认诉讼之提起
五、确认诉讼之判决
第四章诉之利益
第一节意义
第二节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
一、正当的当事人—— 一般情形
二、正当的当事人—— 诉讼信托
三、被告当事人适格
四、诉讼实施权的审查
第三节诉讼权能
一、概说
二、“诉讼权能之学说”
三、权利侵害
四、诉讼权能的类型
五、具体情形
第四节权利保护必要
一、概说
二、权利保护必要之判断
三、欠缺一般权利保护必要(利益)之类型
四、诉之利益嗣后消灭
第五章行政法院
第一节行政法院之组织
一、概说
二、高等行政法院
三、“最高行政法院”
四、法官自治与司法行政之监督
五、裁判质量之提升与法官待遇
六、法庭秩序指挥权
第二节审判权与管辖权
一、概说
二、审判权之划分
三、管辖权之种类
四、指定管辖
五、管辖之竞合
六、管辖权之认定与错误
第三节智慧财产法院
一、管辖行政诉讼案件类型
二、审理程序
三、不服智慧财产行政诉讼事件裁判之救济
第六章行政诉讼程序
第一节行政诉讼之当事人
一、当事人的意义
二、当事人能力
三、诉讼能力
四、诉讼代理人与辅佐人制度
五、选定当事人
六、公益社团法人等之团体诉讼
七、共同诉讼(主观的诉之合并)
第二节行政诉讼上之诉讼参加
一、诉讼参加之意义及机能
二、必要共同诉讼之独立参加(必要参加)
三、利害关系人之独立参加(普通参加)
四、单纯辅助参加
五、诉讼参加之程序
第三节起诉
第一目行政诉讼之提起
一、诉之提起方式及内容
二、诉讼标的之表明
三、起诉期间
四、起诉效力
第二目诉讼费用与诉讼救助
一、诉讼费用
二、诉讼救助
第三目送达
一、意义
二、送达机关
三、应受送达人
四、应送达文书
五、送达场所
六、送达方法
七、实施送达之日时
八、送达之瑕疵
第四目期日及期间
一、期日
二、期间
第四节行政诉讼之程序标的
一、程序标的之概念
二、程序标的与诉讼标的等概念之区别
三、原行政处分与异议(复查)决定
四、原行政处分与诉愿决定
五、原处分与变更处分
第五节行政处分之可分性及部分争讼
一、问题之提出
二、行政处分之可分性
三、行政处分可分性之判断标准
四、行政处分之部分诉讼可能性
第六节行政诉讼之诉讼标的
一、概说
二、撤销诉讼之诉讼标的
三、给付诉讼之诉讼标的
四、确认之诉的诉讼标的
第七节行政诉讼上之审理原则
一、概说
二、处分权主义与职权进行主义
三、职权探知主义
四、言词辩论之审理原则
五、“适时提出主义”
六、“集中审理主义”与“计划审理主义”
七、真实义务原则
八、自由心证主义(证据自由评价原则)
九、法律上听审请求权
第八节事实及证据之调查
一、调查原则
二、证据调查方式及结果
三、证据方法
四、保全证据
第九节行政诉讼上之举证责任
一、概说
二、举证责任之概念与举证责任规范之法律性质
三、主观的举证责任
四、客观的举证责任
五、证明程度
六、推定
七、严格的证明与自由的证明
八、情况证明与表见证明
九、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十、证据契约
第十节行政争讼上处分理由之追补
一、问题之提出
二、处分理由替换之合法性
第十一节诉之变更、追加、合并、撤回及反诉
一、诉之变更、追加
二、客观的诉之合并
三、诉之撤回
四、反诉
第十二节行政诉讼上之和解
一、问题之提出
二、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
三、行政诉讼上和解要件
四、诉讼上和解之例
五、和解效力
第十三节行政诉讼上之舍弃、认诺
一、概说
二、舍弃、认诺之概念
三、行政诉讼上舍弃、认诺之可否
四、舍弃、认诺之要件
五、舍弃、认诺判决
第十四节诉讼程序之停止
一、意义
二、诉讼程序停止之种类
三、诉讼程序停止之效力
第十五节简易诉讼程序
一、适用对象
二、起诉
三、审理程序
四、判决及上诉
第十六节交通裁决事件诉讼程序
一、概说
二、交通裁决事件之范围及合并提起非交通裁决事件之处置
三、管辖法院:地方法院行政诉讼庭
四、诉讼程序
第十七节收容声请事件过程
一、制度目的
二、收容声请事件
三、收容处分之异议
四、收容异议之审理程序
五、声请停止收容及其审理
六、收容异议之裁定
七、收容异议裁定之抗告与再审
第七章裁判
第一节实体判决要件
一、概说
二、实体判决要件
三、实体判决要件之审查
第二节判决之种类
一、概说
二、判决之种类
三、判决程序
第三节裁定
一、概说
二、裁定之种类
三、裁定之理由记载
四、裁定之宣示或公告
五、裁定之效力
六、对于裁定之救济
第四节事实及法律状态之裁判基准时
一、问题之提出
二、依实体法观点,判断事实及法律状态之裁判基
准时
三、诉讼法观点之裁判基准时
四、结语
第五节行政诉讼判决之效力
一、判决效力概说
二、既判力之概念及本质
三、既判力之作用
四、具有既判力之裁判
五、既判力之客观的范围
六、既判力之主观范围
七、既判力之基准时与遮断效
八、事实及法律状态之变更
九、发现新事实或新证据,行政机关可否更正原处分
第六节无效裁判
一、概说
二、无效裁判与非裁判之区别
三、行政诉讼上之无效裁判
四、裁判嗣后失其效力
第八章法律救济方法
第一节上诉程序
一、概说
二、上诉之提起
三、上诉审之性质——法律审
四、上诉之审理
五、判决
第二节抗告程序
一、概说
二、抗告之合法要件
三、抗告之程序
四、抗告之裁判
五、抗告之效力
第三节再审程序
一、概说
二、再审要件
三、再审程序及裁判
四、确定裁定之再审
第四节重新审理
一、概说
二、重新审理的要件
三、程序及裁判
四、重新审理的效力
第九章行政诉讼上之暂时权利保护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行政处分之停止执行
一、概说
二、与“诉愿法”停止执行之关系
三、行政处分之停止执行
第三节公法上假处分
一、假处分之种类
二、假处分之适用范围
三、声请假处分之容许要件
四、声请假处分之容许理由
五、假处分之审理程序
六、假处分之限制
七、权利救济
八、假处分裁定之执行
九、损害赔偿
第四节公法上假扣押
一、假扣押之要件
二、假扣押之审理
三、撤销假扣押之原因
四、假扣押裁定撤销之效力
第十章强制执行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执行名义
一、确定判决
二、裁定
三、诉讼上和解
四、可立即执行之公法上契约
第三节执行机关
第四节执行程序
第五节救济
一、债务人声明异议
二、抗告
三、债务人异议之诉
四、其余有关强制执行之诉讼,由普通法院受理
参考文献
附录一“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范例
附录二“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范例
附录三“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
范例
附录四“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范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