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定 价:¥49.00

作 者: 赵德利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标 签: 文化 文化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122047 出版时间: 2016-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字数:  

内容简介

  《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该研究从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的构想出发,将专著分为一个导论和上下两编,共计七章。全书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生命美学等学科理论,通过民俗与文艺的同构化合,阐发民间文化审美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创化模式;依据人生民俗的“通过”转换特性,提炼出民间quan威、乡里能人、女神与女巫、长子与长女等身份与性别批评范式,以及家族文学母题、人生仪式化审美还原等具有民族本土特点的文学批评方法。该书是一部角度新颖、方法独特的文学批评专著。

作者简介

  赵德利,山东莱西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二级教授,陕西省级优势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陕西省级教学名师。新世纪以来,获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7项;在《文学评论丛刊》《社会科学》《文艺争鸣》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23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文摘刊物转摘;出版《文艺民俗美学》等专著4部;获得首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陕西省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陕西优秀文艺评论奖zui佳评论奖等20多项。

图书目录

导论 民间文化批评:交叉学科理论与文学批评方法 一、民间文化批评形成的文化背景 (一)世界范围学科交叉联动 (二)中国改革开放西学东进 二、民间文化批评的形成与发展 (一)文学的演化与民间方式的确立 (二)民间文化批评的形成与发展 三、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建构体系 (一)文学人类学的批评理论建构 (二)文艺民俗学的批评范式借鉴 (三)文学社会学的批评要素选择 四、民间文化批评关键词 (一)民间与民间文化 (二)文学的民间精神 (三)民间立场与民间文化视角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构想 上编 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建构 第一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逻辑原点 一、民俗文化源于生存活动 (一)人类生活文化萌生期 (二)人类生活文化形成期 (三)人类生活文化成熟期 (四)人类生活文化完型期 二、生存活动视野下的民俗特性 (一)民俗的宗义 (二)民俗的性质 (三)民俗的特性 三、民俗审美:超越民俗形式的生命活动 (一)民俗基质:从生存追求到生命意义的超越 (二)民俗变异:不断裂变与演化的生命图景 (三)审美批判:文艺民俗的认知与价值 第二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审美基质 一、人生过程:文艺与民俗同构的对象化 (一)走向人生“过程”的民俗与文艺 (二)民俗共性与艺术个性的统一 二、生命永恒:文艺与民俗同构的人生契点 (一)审美批判:现世悲剧的认知与超越 (二)“阴阳”转换:艺术超越的民俗契点 (三)审美活动:超越有限的生命存在方式 三、多重转换:文艺与民俗同构的叙事机制 (一)家国同构的象征转换 (二)血亲伦理悲剧的建构 (三)多重转换的叙述基质 第三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价值向度 一、文艺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文艺民俗的历史性 (二)文艺民俗的民族性 (三)文艺民俗的社会批判性 二、文艺民俗的审美价值 (一)文本结构表层的审美功能 (二)深层审美文化意蕴的建构 (三)原型层审美价值的探寻 三、文艺民俗的创化模式 (一)原生民俗的摹写 (二)再生民俗的整合 (三)新生民俗的创化 下编  民问文化批评的范式实践 第四章 家族文化审美范式 一、家?枷?出家:家族文化的审美象征 (一)家:传统家族的功能 (三)“出家”:家族审美的象征意蕴 二、家族文学母题模式 (一)家族文学母题流变述论 (二)俗民家族  国家关系复合母题模式 (三)宗族民族命运母题模式 (四)家族一阶级(政党)斗争母题模式 (五)生产队一村镇宗族关系母题模式 (六)家族历史一心理欲望母题模式 三、家缘与诗思:家族文学的两难选择 (一)“家”情结与作家的使命 (二)‘拙家”的追求与“归家”的渴望 (三)“最后”现象与审父意识 第五章 人物性别与身份的审美范式 一、长子情结与人格悲剧 (一)身份的社会与长子情结 (二)爱欲的失抑与人格悲剧 (三)父像的轰塌与长子无继 (四)长子的拯救与浪子出游 二、长女形象的文化心理透视 (一)长女形象:躬亲齐家的女性 (二)圣母与妖女:长女形象的类型特征 (三)身份认同:灵与肉分异的苦魂 三、女神与女巫:女性偶像的审美批判 (一)女神:女性偶像的雕塑与批判 (二)女巫:女性偶像的颠覆与反思 第六章 乡里能人与民间权威的审美范式 一、乡里能人与民间权威的类型特征 (一)乡里能人的身份特征 (二)民间权威的类型特征 (三)民间权威的审美特征 二、作家立场与乡里能人审美范式 (一)启唤与救助:科学民主启蒙视角与启蒙形象 (二)改革与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视角与革命形象 (三)生存与超越:民间文化价值视角与俗民形象 三、民间权威的文化阐释 (一)传统土匪观批判 (二)审美视界中的土匪类型 (三)土匪与民间权威身份的转换 (四)土匪权威的审美文化意义 第七章 人生的仪式化还原审美范式 一、人生仪式与审美象征 (一)仪式的含义与类型 (二)人生仪式的文化象征 (三)仪式与艺术的化合同构 二、民间信仰思维审美建构的功能 (一)民间信仰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交感思维审美建构的功能 三、20世纪文学的仪式化还原范式实践 (一)五四文学:民族启蒙与巫教仪式 (二)土改文学:斗争理想与革命仪式 (三)寻根文学:文化重建与世俗仪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