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关东地理环境与关东文化特征
第一节 关东地域的界定
一、“关东”之涵义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关东地理环境
一、山水相连,开放贯通
二、气候寒冷、地貌多样
三、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第三节 关东文化特征
一、多民族文化的聚合
二、善于吸收,影响深远
三、文化发展南北不均衡
四、文化发展的间歇性
第二章 关东武术拳种概述
第一节 关东武术文化概念
第二节 关东武术拳种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 关东主要拳种概述
一、查拳
二、太极拳
三、八极拳
四、螳螂拳
五、戳脚
六、通背拳
七、鸳鸯拳
八、少北拳
九、四季拳
十、龙行门
第三章 关东武术拳种个案研究
第一节 融会贯通,创新求实——戳脚文趟子拳
一、关东戳脚师承源流
二、戳脚文趟子拳拳法概述
三、戳脚文趟子拳拳歌阐释
第二节 理象会通,体用俱备——通背拳
一、通背拳源流
二、通背拳异称之思辨
三、通背拳技击要诀
四、关东地域通背拳运动风格与特点
第三节 双功四术,矛盾辨证——少北拳
一、少北拳之源流
二、少北拳拳法概述
三、相辅相成的双功——九术功与六根功
四、辨证实用的四术——拳术、器术、功术、巧术
第四节 朴实简洁,刚猛多变——霍氏八极拳
一、霍氏八极拳之师承源流
二、霍氏八极拳拳法概述
三、霍氏八极拳的运动风格与特点
第四章 关东少数民族传统武艺解析
第一节 骑射文化解析
一、骑射——关东先民生存之本
二、关东习俗中的骑射文化
三、祀与戎的结合——“大射之礼”
第二节 “百戏中独近戎务”之“拔里速戏”
第五章 以征战关东而著名的武将与武人
第一节 以征战关东而著名的武将
一、单骑擒敌,箭穿五甲——薛仁贵
二、使射群鸟,三发皆中——完颜阿骨打
三、岳武穆终生之敌——完颜宗弼
四、“十三副遗甲”起兵——努尔哈赤
第二节 精击善练的关东武人
一、文趟祖师——胡奉三
二、燕北大侠——修剑痴
三、武当神剑——李景林
四、溥仪保镖——霍殿阁
五、大刀驱倭——梁锡福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后关东武术的发展
第一节 关东竞技武术的发展
第二节 关东民间武术的发展
第三节 关东武术之乡和武术馆校
第七章 武威、武德与武魂兼蓄的尚武精神
第一节 武威:以强悍勇武著称
第二节 武德:力、技、智、德的同步提升
第三节 武魂: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八章 关东武术文化相关内容研究
第一节 模拟骑射征战,祈求神灵护佑的萨满文化
第二节 适宜骑射与渔猎的青铜短剑文化
第三节 “曲折多战斗之容”的关东乐舞
第四节 关东少数民族装饰中的尚武文化特征
一、服饰:就地取材,以利渔猎
二、配饰:武艺与胆色的物化
三、发式:髡发以为便利
第九章 关东武术文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第一节 地域环境是关东武术文化形成的自然根源
一、自然环境造就强健勇武的武术文化
二、农牧渔并存的经济结构形成关东骑射文化
三、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促进武术文化的融汇
第二节 政治体制是关东武术文化发展的制约要素
第三节 生产力是关东武术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引发武器材质的革新
二、武器材质的革新导致武术器形和技法的代谢
三、武术技法代谢提升武术文化内涵
第十章 关东武术文化的构建路径及其嬗变
第一节 关东武术文化构建之路径
一、原住民骑射文化构建关东武术底蕴
二、军事训练强化武术实用特征
三、遣戍“流人”催发武术理论萌芽
四、“闯关东”促进拳种的繁荣
五、护院、镖局加速武术交流
六、义和团抗击外辱,展现关东武德精神
第二节 关东武术由“重力重勇”向“术力并举”之嬗变
一、骑射文化之嬗变
二、崇尚力勇
三、术力并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