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人口学中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研究:结构、工具与绩效

中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研究:结构、工具与绩效

中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研究:结构、工具与绩效

定 价:¥79.00

作 者: 尚子娟,李树茁,[美] 费尔德曼(Marcus W.Feldman)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学术文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794401 出版时间: 2016-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思路,基于公共治理理论、治理结构理论、治理绩效理论以及公共政策理论提出了公共部门治理结构和工具对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对“陕西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态势、模式和战略”的专项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对治理结构和治理工具对治理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验证,最后选取了陕西省武功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归纳了性别失衡整体性治理绩效模型。

作者简介

  尚子娟,女,1985年生,山西运城人。201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副主任。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分析和评价等领域。李树茁,男,1963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龄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经济研究所,获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88-198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和行政学院及人口研究所,访问博士生。1991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91-200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和管理科学系工作。1996-199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任研究员。2001年任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项目咨询顾问。1994-2001年每年定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工作,任高级客座研究员。2003-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兼职教授等。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教育部2004年“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主要从事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等领域的研究。〔美〕费尔德曼(Marcus Feldman),博士,斯坦福大学教授。1969年获斯坦福大学数理生物学博士,现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和加州科学院院士,任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计算遗传学和生物建模中心主任、及生物科学委员会主席,生物科学系终身教授。1986年至今担任圣塔菲研究所理事、执行委员会委员,1996年至1998年任圣塔菲研究所科学指导委员会联席主席。研究领域包括进化现象的数理建模、复杂人口系统、性别和人口遗传学进化中的再结合与选择等。在人口学方面,集中研究与性别比不平衡相关的问题。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意义/6
  第三节 概念界定/8
  第四节 研究目标/10
  第五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11
  第六节 数据和方法/13
  第七节 章节安排/24
第二章 文献综述/26
  第一节 公共治理理论/26
  第二节 公共治理要素/29
  第三节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性别失衡治理/45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空间/61
  第五节 本章小结/62
第三章 整体性视角下我国政府公共部门治理绩效框架的构建/65
  第一节 公共治理绩效/65
  第二节 治理结构对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68
  第三节 治理工具对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75
  第四节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治理绩效框架/84
  第五节 本章小结/89
第四章 性别失衡公共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90
  第一节 研究设计/90
  第二节 分析结果/107
  第三节 讨论/139
  第四节 本章小结/141
第五章 性别失衡公共治理工具对绩效的影响/143
  第一节 研究设计/143
  第二节 分析结果/155
  第三节 讨论/179
  第四节 本章小结/182
第六章 性别失衡公共治理案例分析/184
  第一节 陕西省武功县概况/185
  第二节 研究设计/186
  第三节 分析结果/189
  第四节 陕西省武功县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建议/208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211
  第一节 主要结论/211
  第二节 创新点/214
  第三节 政策建议/216
  第四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223
参考文献/226
附 录/251
后 记/26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