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制度障碍,户籍制度之所以广受诟病是因为其内在的歧视性,包括歧视性公共福利供给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就业歧视、教育歧视等。《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户籍制度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认为,户籍制度通过收入不平等机制和人力资本筛选机制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户籍制度的歧视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形成城市政府的改革激励,从而影响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因此,探讨户籍制度歧视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有助于评估城市政府的改革激励,为改革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户籍制度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尝试弥补既有文献的若干不足之处,构建了包含人力资本筛选机制和收入不平等机制在内的户籍歧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城市人口规模收益和拥挤效应等因素。《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户籍制度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理论分析部分讨论了户籍歧视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城市经济稳态增长路径的分析表明,相对于无户籍差异的情形,户籍差异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将提高均衡的城市物质资本存量和户籍居民消费水平,人力资本吸纳机制将提高城市总体产出水平,这成为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的经济根源。同时,理论分析也表明,歧视性的户籍政策存在由强到弱直至消失的内生变迁过程。双城市模型的讨论则表明,劳动力供给趋紧将成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背景,此时,城市竞争的存在将促进户籍歧视政策的退出,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将能够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获得城市竞争优势。《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户籍制度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总体的户籍歧视程度呈逐年增强的趋势,且东部地区户籍歧视程度的提高速度*快。城市户籍歧视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行政级别成正相关关系,且与地理位置高度相关。户籍歧视对省会及以上级别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显*的负面影响,且影响力度超过普通地级市的两倍。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增长:户籍制度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认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心应向东部地区转移,尤其要关注省会及以上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在城市发展中应逐步剥离户籍制度的人才筛选功能和福利分配功能,同时努力提高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