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第1辑)共5册《生物医药与人类健康》本书在概述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和分子医学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了生物医药四大领域——诊断、药物、防病和再生医学前沿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展望了生物医药技术对“4P医学”——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为一体的医学模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生物医药技术发展与人类健康的政策建议。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生物医药技术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适合医药科研、管理和实践工作者参考,也适合关心医药技术的大众了解未来生物医药技术使用。《制造技术与未来工厂》本书主要论述了制造技术的内涵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出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2049年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分析了对未来生产、生活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四大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生物制造技术、微纳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由于技术发展催生的典型产品、服务,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描绘了未来制造技术与典型产品的应用场景;阐述了人们对未来工厂的设想及未来工厂的特征,指出未来工厂的是如何进行创新,如何实现大批量定制,如何实现环境友好的,并凝练出未来工厂的12种形态;提出实现制造技术美好愿景的关键要素。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制造技术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对制造业的从业者、研究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关心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公众都有较大的阅读价值。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本书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未来发展愿景入手,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社会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低碳经济发展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源动力,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对策措施。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是公众了解低碳社会与可再生能源知识和关系的一本好书,适合能源行业、低碳经济研究者、工作者参考。 《城市科学与未来城市》本书介绍了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城市与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特点与规律、城市科学的内涵、本质、研究内容、时代使命及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未来城市科学学科体系的框架、未来城市发展的理念与趋势、重点领域的关键集成技术及技术对未来城市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深入分析了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详细描述了未来城市紧生态、安全、智慧的愿景,提出了实现未来城市发展愿景的具体路径与政策建议,试图调动广大城市领域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各阶层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关注和参与热情,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奠定群众基础和社会准备。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城市科学与未来城市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适合城市科学的研究者、管理者、参与者以及关心城市发展的公众参考阅读。 《生物技术与未来农业》本书从农业生物领域的前沿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技术与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生物疫苗、生物防治、农业环境生物技术等角度深入、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从支撑未来农业发展需求的视角出发研提出了相应的重大科学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认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驱动第三次农业绿色革命,加速农业产量和质量快速提升,推动农业与工业、健康、能源和环保等产业的结合,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和人口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生物技术与未来农业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对于从事农业战略政策制定、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