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全面反映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和应用价值,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要求,满足中国旅游业对“‘应用-复合’型”高等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而编写。本书借鉴当今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紧跟学术前沿,依照“原理先行、实务跟进、案例同步、实践到位”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展开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旅游行为与旅游流”、“旅游资源与景观审美”、“城乡旅游与社区旅游”、“旅游空间结构与演化机理”、“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旅游区划与旅游规划”和“旅游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等教学内容。其主要特色如下: 1.课程观。一是借鉴当代美国大学“‘整体知识观’指导下的‘专识’与‘通识’互相融合”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核,力求“专业知识”以“通识”为基础;二是借鉴“博洛尼亚进程”下当代欧洲大学“‘整体能力观’指导下的‘专能’与‘通能’整合”课程改革的合理内核,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融入本课程“专业能力”的训练中;三是将“整体知识观”、“整体能力观”与“整体道德观”三位一体的“整体课程观”,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校旅游管理类教材建设的指导性“课程理念”。2.课程目标。在承认“传承型”课程目标中心地位的同时,导入“创新型”课程目标,倡导“问题思维”、“研究探索”和“实践活动”。3.教学法。整合“学导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其在教学设计中相得益彰。4.学力建构。引导学生建构以整合“专识”与“通识”的“全识”、整合“专能”与“通能”的“全能”和整合“行业道德”、“职业道德”和“做人道德”的“全德”为“三重本位”,以“健全职业人格”为**整合框架的旅游管理类专业“高等学力”。5.学习模式。借鉴“美国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的“学习框架”合理内核,引导学生体验“整合‘传统学习’与‘21世纪学习’的‘新平衡学习’”。6.训练模式。“传承型训练”与“创新型训练”并重;“学术型训练”与“职业型训练”并重;“认知性训练”与“实践性训练”并重。需要说明的是:“单元训练”中“实践题”、“自主学习”、“决策设计”和“拓展创新”四种题型因需要费时较多的书面课业,将其数量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除了第9章之外,每章只设计其中的一种,其训练等级在各章布局中呈梯度上升。为方便教学,本书“附录”编制了“职业核心能力强化训练‘知识准备’参照范围”等各种参照规范,书后为各章“单元训练”课业提供了“范例”,并制作了与主教材相配套的 “网络教学资源包”。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可登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网站使用或下载“网络教学资源包”中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PPT电子课件、参考答案与提示和试题题库等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