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原书序
致谢
缩略语表
第1章前言1
参考文献6
第2章全球能源消耗形势8
2.1地区能源消耗8
2.2未来形势预测10
2.3全球电力生产现状16
参考文献22
第3章煤:形成、分类、储存和生产23
3.1煤的形成23
3.2煤阶24
3.3煤的组成24
3.4煤的结构25
3.5煤的分类和成分分析25
3.6煤的利用27
3.7能量密度28
3.8全球煤炭储量:区域性分布29
3.9全球煤炭开采31
3.102035年煤炭产量预测32
参考文献34
第4章天然气:储量、增长和成本36
4.1成分及排放物36
4.2天然气的形成及开采37
4.3全球天然气储量情况40
4.3.1全球天然气产量40
4.3.22035年全球天然气产量预测42
4.3.3全球天然气消费43
4.4非常规天然气储量45
4.4.1全球页岩气产量48
4.4.22035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预测49
4.5环境问题52
4.6液化天然气53
4.7天然气市场分析和价格走势54
参考文献57
第5章煤燃烧中的污染物释放59
5.1能源相关的CO2排放59
5.2煤中的有害污染物63
5.3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64
5.4污染控制技术66
参考文献67
第6章煤处理和排放控制技术68
6.1煤处理68
6.1.1简介68
6.1.2燃前处理过程(选煤)69
6.1.3预干燥的好处72
6.2排放控制技术74
6.2.1燃烧过程中的排放控制技术74
6.2.2燃烧后的排放控制技术74
参考文献87
第7章燃煤发电91
7.1传统发电厂92
7.2蒸汽特性95
7.3水蒸气发生器/锅炉96
7.3.1早期的水蒸气锅炉96
7.3.2高压锅炉100
7.3.3锅炉性能评估104
7.4汽轮机和动力循环105
7.5蒸汽冷凝器109
参考文献112
第8章先进燃煤发电技术113
8.1亚临界煤粉炉发电技术113
8.2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115
8.3流化床燃烧120
8.3.1鼓泡流化床单元122
8.3.2循环流化床单元122
8.3.3增压流化床燃烧127
8.4性能和成本比较130
8.5气化132
8.5.1化学气化132
8.5.2气化炉的广泛类型133
8.5.3商业气化炉136
8.5.4合成气净化138
8.5.5部分气化联合循环141
8.6整体气化联合循环142
8.6.1工艺、电厂结构和安装应用142
8.6.2气化的环保效益148
8.6.3经济状况148
8.6.4研发领域的改进149
8.6.5燃煤整体气化联合循环的展望151
8.7混合气化151
8.8地下煤气化152
参考文献155
第9章碳捕集与封存163
9.1引言163
9.2运输与封存164
9.2.1运输164
9.2.2封存165
9.2.3容量估计167
9.2.4封存时间169
9.2.5监控及验证170
9.3捕集技术171
9.3.1燃后捕集(烟气分离)172
9.3.2燃前捕集174
9.3.3富氧燃烧捕集177
9.3.4捕集技术中的能源价格180
9.3.5局部CO2捕集181
9.4效果和成本182
9.5部署碳捕集与封存系统的政策框架187
9.6捕集技术的现状188
9.7高级捕集系统——成本和部署投射199
9.8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技术路线图201
9.9改造CO2捕集203
9.10碳捕集预备机组206
参考文献206
第10章煤制液体燃料216
10.1煤液化相关化学反应216
10.2技术选择217
10.2.1煤直接液化218
10.2.2煤间接液化219
10.2.3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的比较224
10.2.4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的成本226
10.2.5煤液化技术展望227
参考文献229
第11章发展中国家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发情况233
11.1形势分析233
11.2发展中国家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发情况234
11.3中国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发情况237
11.4印度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发情况244
参考文献249
第12章洁净煤技术展望252
参考文献257
附录259
附录A过热器、再热器、空气预热器和加热炉259
附录B火电厂的一些情况262
附录C平准化发电成本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