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曾经说过:“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就像是童年,走过,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读丰子恺的文章,你会发现,小时候的丰子恺,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是两个大大的问号:一个关于空间,一个关于时间。也许那时,对这些深奥晦涩的东西不得而知,但好奇心总会引领着人去探索未知,发现生活的美好。好奇心总是那么难得,不禁自问:慢慢长大的我们还留有多少呢?关于沈从文的记忆,一直停留在《边城》清新自然的文字里,而当我看到沈从文也曾逃课,也会到操场跟同学打架,便不觉笑出声来。原来文学大家也有这么顽皮的童年时代,如此亲近,如此生活。书中,名家写自己的孩童时代,也写他们眼中的孩童。曾卓的小同伴,使得他“因久雨而悒郁、烦闷的心胸,也突然宽畅、开朗”;在有小孩之后,老舍说,“小孩是哥伦布,把人带到新大陆去”;在看到捉弄大人的小孩子时,汪曾祺说“这是一个小魔鬼”……每个人都在天堂里待过,只是在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直到有了孩子,开始第二遍成长。书的*后一章,取名“写给孩子的诗”。选取了北岛、顾城、海子、林徽因等名家*纯真的诗篇,丰盈的诗行,怎么写都是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看这些诗作时,是对岁月的宽容和对生活的原谅。不管岁月如何转变,唯愿我们都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有生之日,纯真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