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戏曲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是所谓“老骨子戏”,譬如京剧的《杨门女将》、《沙家浜》等,越剧的《红楼梦》、《五女拜寿》等,锡剧的《珍珠塔》等,黄梅戏的《天仙配》、《女驸马》等,新编的剧目因不为观众喜爱,而几乎留不下来,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老戏老演,老演老戏”。 这种认识是既看低了演员与观众,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人们喜欢老骨子戏,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老骨子戏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仍与现阶段广大百姓的道德要求相吻合。是凡“老戏”,其主题思想基本上都是颂扬传统优秀美德——忠诚、仁爱、孝顺、行义等品质的,而极力批判奸佞、残暴、骄横、自私等行为。二是老骨子戏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为歌唱的情感性、动作的程式性、表演的技艺性与语言的俚俗性。三是老骨子戏为演员提供了“用武之地”。戏曲演员在习戏时,无论是唱曲,还是表演,都是用老戏作为教材的,他们由演习老戏而掌握了戏曲的表演体系。鉴于老骨子戏巨大的艺术价值,本刊在这一辑专门探讨部分演出时间较长、观众评价较高的剧目之所以具有旺盛的舞台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以期对戏曲的振兴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