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造物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源头幽远,内涵丰富,需要我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加以关注。它们不仅是民俗学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也为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科技史学、心理学、宗教学、文艺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证。作者认为,民俗造物的意义生成基础在于其功用、存在、思维和价值四个层面,而民俗造物在这四个层面中各自呈现意义,同时彼此间又紧密联系;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论断,“民俗造物的功能揭示出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认识的深化程度。人们既通过民俗造物发挥改造物质世界的功效”。作者指出,民俗造物作为工具,别无选择地成为技术的物质载体,负载技术价值。造物的功能和形式之演变,线性地反映出技术变革的轨迹。民众作为工具的使用者,将技术的思索和实践,最终物化在民俗造物活动中。物质性工具价值可以超民俗文化观念达到人类的普遍性目的,而精神性工具价值的实现则往往建立在买卖双方共通的民俗文化意识基础上。因而,民俗造物的商品价值,非独意味着经济利益的获得,更具有民族文化认同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