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导言
1.1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和谐主题
1.2 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
1.3 德里达与本雅明在解构主义翻译观上的亲缘性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结构
第二章 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到解构主义翻译观
2.1 解构主义思想的评介
2.1.1 概述
2.1.2 对西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解构
2.1.3 意义的嬉戏——延异
2.1.4 延异的延异
2.2 解构主义的缘起
2.2.1 海德格尔的踪迹
2.2.2 结构主义的灰烬
2.3 解构主义及其翻译观的发展概述
2.3.1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主要思想
2.3.2 解构主义及其翻译观的文献综述
2.4 小结
第三章 残缺的和谐:本雅明的翻译观
3.1 本雅明的语言观
3.1.1 神学渊源
3.1.2 语言是什么?
3.1.3 语言的等级
3.1.4 语言的救赎
3.2 本雅明的翻译观
3.2.1 翻译是什么?
3.2.2 (不)可译性
3.2.3 原作/译作关系
3.2.4 纯语言
3.2.5 译者的任务
3.2.6 翻译的标准及方法
3.3 对本雅明语言观和翻译观的反思
3.3.1 神学对本雅明翻译观的影响
3.3.2 本雅明翻译观的和谐精神
3.4 小结
第四章 完满的和谐:巴别塔
4.1 “巴别塔”的解构
4.1.1 命名与语言的多义性
4.1.2 翻译的必要性和不可能性
4.1.3 理性的解构
4.2 “巴别塔”中的本雅明
4.2.1 围绕“任务”的讨论
4.2.2 本雅明给德里达的四点启示
4.3 巴别塔连接着德里达与本雅明
4.3.1 语言观
4.3.2 翻译观
4.4 小结
第五章 深邃的和谐:相关的翻译
5.1 文学作品的相关性
5.1.1 词的相关性——文字游戏
5.1.2 文本的相关性
5.2 翻译的相关性
5.2.1 对文本的解构式阅读
5.2.2 翻译即转化
5.3 可译性再登场
5.3.1 从“那么,犹太人得慈悲点了”说起
5.3.2 (不)可译性引发的悖论
5.3.3 (不)可译性的呼唤——-越界
5.4 什么是“相关的”翻译
5.4.1 慈悲再现
5.4.2 相关的翻译所相关的
5.5 小结
第六章 寻找和谐: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学翻译
6.1 文学性的若干特点
6.1.1 文学语言的文学性
6.1.2 文学的虚构性
6.1.3 文学作品呼唤文学性的翻译
6.2 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6.2.1 文学翻译应忠实于意指
6.2.2 文学翻译应体现语言的亲缘性
6.2.3 解构式解读是文学翻译的前提条件
6.3 文学翻译应“直译”
6.3.1 既译词也译味的直译——拱廊直译
6.3.2 直译的实现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附录:与本书关系较为密切的德里达的论著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