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科普读物其他科普知识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

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

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

定 价:¥69.00

作 者: 付邦红 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科普读物 科学史话 科学世界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4669810 出版时间: 2015-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和探讨了中央研究院从建立到其主要机构并入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之前20年发展历史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作者认真考察了中央研究院的体制渊源和模式选择,对中研院的评议会、院士制度等重要体制都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作者重点从“计划科学”的角度,对中研院的机构和学术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出一些饶有意味的现象。作者在搜罗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以包括“计划科学”乃至计划经济等东西方科技、社会发展背景为参照,通过层层剖析而提出自己的看法,细心的读者都会从作者提供的史料和阐述的论点中获得新的启示和认识。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有趣的科学》(平装全9册,DK*经典*热销的少儿科普丛书,荣获中国童书金奖,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DK科普典藏·礼品套装》(星空+海洋+人体+恐龙全4册)《有趣的透视立体书 机械篇(全8册)》直观的机械透视感,通透的整体构造展现,每个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动技术,手机平板等安卓系统就能展现3D立体的虚拟现实效果《中国古老文化寻踪(全七册)》 用影像探寻文化形态,以文字揭示内在价值,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的基因”《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签名本)(全三册)(附精美书签+植物旅行示意图)一套属于你的**。《征程 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英对照)英国自然杂志倾力推荐图书,带你探索中国的“侏罗纪公园”!《硅谷启示录》惊世狂潮+怦然心动(全2册)《爆笑科学漫画》物理探秘+化学妙想+环保超人(中英文双语版)(著名漫画家——缪印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诺 彭齐亚斯,鼎力推介)《轻松自降三高》(套装共3册)全图解、超简单、特实用——让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刷刷刷地降下来!《生态文明决策者必读丛书:生态农场纪实》《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荣膺第九届文津图书奖)《3D打印 打印未来》

作者简介

  付邦红,女,硕士,讲师。1972年生于合肥,1996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1999年8月在铜陵化学工业集团工作。1999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从事中西科技交流史和物理学史研究。2002年4月-10月,受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资助,在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汉学系进行合作研究,同年10月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图书目录

目录
前言
**章时移世易——计划模式的产生及其争论
**节苏联的计划经济与计划科学
一、苏联的计划经济
二、苏联的计划科学
第二节以英国为中心的关于计划科学的争论
一、争论的缘起
二、争论的爆发
三、争论的发展
四、转折与尾声
第二章宏业远图——中国早期的计划思潮与实践
**节中国的计划经济思潮与实践(1949年以前)
一、国民党早期的建设计划
二、国民政府的计划经济实践
三、知识界的计划经济与计划政治思潮
第二节中研院成立之前的科学发展计划
一、“科学”之肇始与中国科学社的计划
二、国立研究院的倡立与中基会对中国科学的导向
第三章帷幄运筹——中研院的初期建设计划
**节中研院的筹建
一、中研院建立之缘起
二、中研院的筹建
第二节中研院研究范围的选择与研究所的建立
一、中研院研究范围的选择
二、中研院研究所的建立
第三节中研院组织模式的选择与院内体制的初步确立
一、中研院组织模式的选择
二、中研院的内部体制建设
第四章拔锚起航——中研院建院后的工作计划及科研领导
地位的基本确立
**节建院初期的六年计划与年度计划
一、六年计划之缘起
二、六年计划的内容及特点
三、六年计划的执行与年度计划
第二节中研院三年计划
一、三年计划的缘起及内容
二、三年计划与中研院选址问题分析
第三节评议会的成立与中研院科研领导地位的基本确立
一、评议会的正式成立
二、中研院评议会对全国学术合作的有力推动
三、中研院科研领导地位的基本确立
第五章举步维艰——中研院战时计划及对国家科技体制建设的推进
**节国民政府的“计划政治”与中研院计划
一、行政三联制的提出及推行
二、“计划政治”框架下的中研院计划工作
第二节中研院设立国家科学奖励金和召开全国学术会议计划
一、中研院对设立国家科学奖励金的努力
二、中研院的“全国学术会议”召开计划
第三节中研院与教育部在完善国家科技体制建设中的纠葛
一、教育部对国家科学奖励金设置权的争夺
二、从全国学术会议到院士会议
第六章美好憧憬——中研院的战后复员及重建计划
**节中研院对国家科研机构体系的构想及对西方理论的应用
一、《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对国家科研机构体系的构想
二、《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对西方理论的应用
三、《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的实质及后继情况分析
第二节二届二次评议会关于科学发展给政府的建议
一、《倡助科学研究意见》的形成及内容
二、《倡助科学研究意见》的执行结果及评价
第三节李约瑟的中国科学发展规划及《发展应用科学
十年计划》的产生
一、李约瑟的中国科学发展规划
二、李约瑟科学规划的执行情况分析
三、学术与政治的分野——《发展应用科学十年计划》的内容
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即事穷理——关于“计划科学”的理论探讨
**节科学可以计划吗——中国的反响
一、科学与社会关系认识的演化
二、“科学统制”理论的提出及其争议
三、《科学时代》等对“计划科学”的集中宣传
第二节如何计划和计划什么——计划路线的争议
一、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之争
二、学术自由的保障及“计划科学”具体路径问题
三、上海“计划科学”座谈会
第八章余绪犹存——中研院“计划科学”的影响
**节“计划科学”对民国科学的影响
一、基于论文的统计分析
二、基于科学事业的分析
第二节“计划科学”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一、科技政策思想基础的奠定
二、“计划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民国“计划科学”在1949年后的影响
一、迁台后中研院的计划工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科学计划工作中的民国遗风
结语
一、观点综述
二、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计划科学”
附录
附录1:《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1942)(节选)
附录2:倡助科学研究意见(1944年6月)
附录3:发展应用科学十年计划草案(1946)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