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康熙皇帝亲政以后,非常重视经史等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于康熙十年,力主将经筵大典变更为经筵日讲,选择当时的高官重臣作为日讲官,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讲贯绎”,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从康熙十年四月开始,到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通过长达十五年的日讲学习,康熙皇帝对儒学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并吸收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作为自己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结合当时的国情,施仁政于天下。由康熙皇帝主持的这次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帝王读经,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讲义资料,康熙甚为重视,命进讲大臣等将之整理成书,刊印成册,以此作为未来的皇帝、皇族、大臣们学习儒家典籍的教科书。《日讲四书>解义》、《日讲易经>解义》、《日讲书经>解义》、《日讲诗经>解义》等刻于康熙年间,《日讲春秋>解义》刻于雍正时期,唯《日讲礼记>解义》因卷帙繁多,直至乾隆十二年才刻印成书。这一系列日讲讲义,在此后数百年历史变迁中曾遭逢意外,《日讲诗经>解义》不幸散失,只存余下五种,使我们今日无法得见这套珍贵儒家典籍教材的全部。不过对于余下的五种,都独自成书,依然是一套独一无二的经典。 本书就是以现存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日讲四书解义》、《日讲解义》、《日讲解义》、《日讲解义》、《日讲解义》、《日讲解义》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出版,原文进行了点校,对难以理解的词语也加以进一步的注释,以求让这套经典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