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一、研究缘起二、研究意义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二、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文献综述三、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二、研究方法理论篇第一章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之理论基础第一节 关于大中学教育衔接的探讨一、关于教育衔接二、大中学的教育衔接第二节 关于创新的探讨一、关于创新二、围绕创新的相关概念第三节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原则与方法三、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策略第二章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概况第一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一、国家政策的诉求二、高中内涵式发展的需求三、域外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遍选择第二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因一、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抓住“关键期”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合力”第三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历程一、大中学衔接培养人才的历史回顾二、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第四节 创新班: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代表一、单设创新班的必要性二、创新班的开设情况第三章 创新班的课程建设第一节 培养目标: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基一、部分创新班培养目标举例二、大中学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第二节 课程理念:以丰富教育为主、加速教育为辅一、丰富教育二、加速教育第三节 课程体系: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适度平衡一、基础性课程二、拓展性课程三、研究性课程第四章 创新班的教学改革第一节 双重的成长指导一、导师制二、生涯规划教育第二节 多元的教学管理一、弹性的学分制与学制二、走班制三、流动机制第三节 科学的评价方式一、学生评价二、毕业生升学评价第五章 创新班的资源保障第一节 生源保障与政策保障一、生源保障二、政策保障第二节 师资保障与管理保障一、师资保障二、管理保障第三节 经费保障与设施保障一、经费保障二、设施保障实践篇第六章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班之构建第一节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班之设立一、厦大附属科中概况二、科中创新班的创办与发展第二节 创新班的“三创”理念与“三微”形式一、“三创”理念二、“三微”形式第三节 创新班模式构建之比较与异同一、创新班模式构建之比较二、创新班模式构建之异同第七章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班之运行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创新一、变易理论的运用及效果二、课堂观察的运用及效果第二节 教学管理的创新一、导师制二、学分制三、走班制四、小班化教学五、家校联合培养第三节 招生方式与升学路径的创新一、招生方式的创新二、升学路径的创新第八章 科中创新班成效之实证研究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选择一、国外的测验量表二、国内的测验量表第二节 维度设置与信效度测评一、维度设置二、信效度测评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一、三个年级创新班学生的纵向比较二、三个年级普通班学生的纵向比较三、三个年级创新班与普通班的横向比较四、不同年级男生女生之比较五、不同年级相同性别的纵向比较第四节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一、学生多元的发展与进步二、教师、家长、学校多样的心得与收获三、创新班学生的高考业绩第九章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困境与应对第一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所需条件一、创新人才培养各环节 的改革二、中学的主动与主导三、大学的积极参与四、政府的引领支持第二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困境一、大中学合作不够深入二、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存在困难三、高考:创新人才培养的“拦路虎”第三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建议一、联动大学、立足中学二、借助大学力量培养中学创新型教师三、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学贯通制教学研究篇大中学衔接经营创新型学校论教师指导在创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少我们学会了测量——厦门市科技中学创新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探索利用“课堂学习研究”改善物理教学效果的研究——以《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的教学为例创新班大中学衔接校本课程建设实践与反思应用课堂学习研究: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班主任负责下的成长导师制刍议——以普通高中新课改为背景大中学衔接教育改革的成效与策略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创新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