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大学教辅基础知识手册:高中物理 2016*版

基础知识手册:高中物理 2016*版

基础知识手册:高中物理  2016*版

定 价:¥35.80

作 者: 薛金星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高中通用 物理 中小学教辅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2269710 出版时间: 2016-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编写,不分版本,全国通用,内容包括高中物理力、热、光、电的所有知识。本书共分两篇,分别是基础知识篇和实验探究篇。基础知识篇包含“知识能力解读”“方法技巧归纳”“易错易混辨析”“高考能力培养”四个栏目。【知识能力解读】 以全新的思维梳理基础知识,使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来排除思维障碍,做到热点加温,重点强攻,难点详析,疑点巧析。236条“知能解读”,包含了593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对知识的解读,58条“注意”和“说明”是对概念与规律的深度点拨。【方法技巧归纳】 系统总结高中物理中的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同时以典型例题精确诠释,以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科学的解题模式来提高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8个“方法技巧”囊括了高中物理的所有考点,既有解题规律的总结,又有解题方法的指导,398道典型例题是对“方法技巧”的应用与诠释。【易错易混辨析】突破学习中的思维误区,分析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追根究底,辨析透彻,再以典型例题诠释易错易混点,使您扫除思维误区,更加完美地理解所学知识。 53个“易错易混”既有知识的横向比较,也有知识的纵深拓展,并配有部分例题帮助读者走出思维误区。【高考能力培养】 以高考《考试大纲》为主线,体现新课标精髓,精选历年高考真题,全面透析高考能力,让您准确把握高考脉搏。63个“考纲解读”全面展示了课标要求和考点内容,160道例题是对考纲的完全解读。

作者简介

暂缺《基础知识手册:高中物理 2016*版》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知识能力解读 一、质点  参考系  时间  位移 (一)质点 2 (二)参考系 2 (三)坐标系 3 (四)时刻与时间 3 (五)矢量与标量 3 (六)位移、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3 二、速度  加速度 (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5 (二)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5 (三)加速度 5 (四)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5 (五)x-t图像 6 (六)v-t图像 6 (七)x-t图像与v-t图像的区别 7 方法技巧归纳 一、质点  参考系  时间  位移 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的判断方法 4 二、速度  加速度 (一)应用加速度公式解题的方法 7 (二)应用求平均速度 8 易错易混辨析 一、质点  参考系  时间  位移 位移理解的三个误区 4 二、速度  加速度 “加速度”认识的常见误区 9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能力解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1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1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推论 12 (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比例关系 12 (五)两类匀减速运动的区别 12 二、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8 (二)竖直上抛运动 18 方法技巧归纳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基本公式法 12 (二)平均速度法和中间时刻速度法 13 (三)推论法——Δx=aT2的妙用 13 (四)逆向思维法 14 (五)比例法的应用 14 (六)图像法分析运动学问题 14 (七)追及、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 15 二、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 18 (二)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 19 (三)竖直上抛运动中对称性的应用技巧 19 易错易混辨析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刹车类问题 16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知识能力解读 一、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一)力 21 (二)重力 22 (三)弹力 22 (四)胡克定律 23 (五)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3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合力与分力 26 (二)力的运算法则 26 (三)合力的求解方法 26 (四)共点力 26 三、共点力的平衡 (一)物体的平衡状态 29 (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0 方法技巧归纳 一、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一)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23 (二)静摩擦力方向的三种判定方法 24 (三)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24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合力范围的确定方法 27 (二)力的分解方法 27 (三)用三角形定则求解力的最小值 28 三、共点力的平衡 (一)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30 (二)隔离法与整体法在静力学中的应用 30 (三)解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 30 易错易混辨析 一、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一)运动的物体可受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也可受滑动摩擦力 25 (二)静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其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还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 25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能力解读 一、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一)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识 33 (二)牛顿第一定律 33 (三)惯性 34 (四)惯性与力的比较 34 二、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35 (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 36 三、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0 (二)牛顿第三定律 40 四、单位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单位制 42 (二)超重与失重 42 (三)两类运动和力的问题 42 方法技巧归纳 一、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一)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题 34 (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4 二、牛顿第二定律 (一)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36 (二)瞬时加速度问题的分析方法 37 (三)整体法、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 38 (四)临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 38 三、牛顿第三定律 (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40 (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转移研究对象 41 四、单位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超重、失重现象的分析方法 42 (二)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43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知识能力解读 一、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46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46 二、抛体运动 平抛运动 51 三、圆周运动 (一)匀速圆周运动 55 (二)向心加速度 55 (三)向心力 56 方法技巧归纳 一、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47 (二)小船渡河问题的分析方法 48 (三)与绳和杆相关联物体的运动分解 49 二、抛体运动 (一)抛体运动的分析方法 52 (二)类平抛运动的分析方法 52 (三)与斜面相关的平抛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 53 三、圆周运动 (一)解决传动问题的方法 56 (二)圆周运动周期性问题的解法 56 (三)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分析的方法 57 (四)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58 (五)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 58 易错易混辨析 一、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判断实际运动的分运动效果 50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能力解读 一、开普勒三定律 (一)开普勒三个关于行星的运动定律 60 (二)行星运动模型的建立 60 二、万有引力定律与行星的运动 (一)万有引力定律 62 (二)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 63 (三)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63 三、宇宙速度 (一)三个宇宙速度 67 (二)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及运动规律 67 (三)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 68 方法技巧归纳 一、开普勒三定律 用类比法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61 二、万有引力定律与行星的运动 (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的方法 63 (二)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方法 64 (三)多星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65 (四)重力加速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65 三、宇宙速度 (一)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69 (二)卫星变轨问题的分析方法 69 易错易混辨析 一、开普勒三定律 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的辨析 61 二、万有引力定律与行星的运动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的辨析 66 三、宇宙速度 (一)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物体的比较 70 (二)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辨析 70 第七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知识能力解读 一、功  功率 (一)功 72 (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73 (三)功率 73 二、动能  动能定理 (一)动能 78 (二)动能定理 79 (三)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要点 79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82 (二)弹性势能 82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82 四、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一)能量守恒定律 85 (二)功能关系 86 方法技巧归纳 一、功  功率 (一)判断做功正负的方法 74 (二)变力功的求法 74 (三)机车启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75 (四)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 75 二、动能  动能定理 (一)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 79 (二)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80 (三)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80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方法 83 (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83 (三)多物体系统中机械能守恒问题的分析方法 84 四、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一)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86 (二)功能关系的应用技巧 87 易错易混辨析 一、功  功率 摩擦力做功的常见问题 76 第八章  静电场 知识能力解读 一、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 (一)电荷 89 (二)物体的三种起电方式 90 (三)电荷守恒定律 90 (四)库仑定律 90 二、电场的力的性质 (一)电场 93 (二)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93 (三)电场强度 93 (四)电场线 94 (五)匀强电场 94 三、电场的能的性质 (一)静电力做功 97 (二)电势能 97 (三)电势 97 (四)电势差 98 (五)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98 (六)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的区别与联系 98 (七)等势面 99 四、静电感应  静电屏蔽  电容器 (一)静电感应 104 (二)静电平衡 104 (三)静电屏蔽 104 (四)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104 (五)电容器  电容 104 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107 (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107 (三)示波管 107 方法技巧归纳 一、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 (一)感应起电过程中导体带电性的判断方法 90 (二)完全相同的导体球带电接触时电荷量的分配原则 91 (三)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91 (四)库仑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91 (五)静电力作用下的非平衡问题 91 二、电场的力的性质 (一)求电场强度的几种方法 94 (二)电场的叠加方法 95 (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轨迹的判断方法 95 (四)涉及静电力的平衡、加速问题的处理方法 95 三、电场的能的性质 (一)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大小的分析方法 99 (二)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100 (三)等分法计算匀强电场中的电势 100 (四)功能关系在电场中的应用 101 (五)根据等量同种点电荷、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的分布规律解决问题的技巧 101 (六)E=U d在非匀强电场中的应用 102 四、静电感应  静电屏蔽  电容器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105 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一)求解电偏转问题的两种思路 108 (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109 (三)带电体在电场和重力场中的运动问题 109 易错易混辨析 一、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92 二、电场的力的性质 (一)误认为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有关 96 (二)电场线和点电荷运动的轨迹的区别 96 三、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场中的常见误区 102 四、静电感应  静电屏蔽电容器 误认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其电荷量及两极板间电势差有关 106 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不明确带电粒子的重力是否忽略 110 第九章  恒定电流 知识能力解读 一、电流  电阻  电阻率 (一)电流 112 (二)三种求电流方法的比较 113 (三)电压 113 (四)电阻 113 (五)电阻定律 113 二、电源  欧姆定律 (一)电源 115 (二)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 115 (三)欧姆定律 115 (四)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115 (五)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16 (六)导体的U-I图像与闭合电路的U-I图像 116 (七)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116 三、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 (一)电功 121 (二)电功率 121 (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21 (四)焦耳定律 121 (五)热功率 121 (六)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比较 121 方法技巧归纳 一、电流  电阻  电阻率 电流的求解方法 114 二、电源  欧姆定律 (一)分析动态电路问题的常用方法 117 (二)分析含电容器电路的方法 118 (三)电表的改装与计算 118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图像问题 118 三、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 (一)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 121 (二)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 122 易错易混辨析 一、电流  电阻  电阻率 对公式R=U I错误认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 114 二、电源  欧姆定律 误认为路端电压U随I变化的图像中横轴的截距一定是电路短路时的电流 119 三、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 注意区别“负载”“负荷”与电阻 123 第十章  磁场 知识能力解读 一、磁场的产生、描述及电本质 (一)磁场 124 (二)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124 (三)地磁场 125 (四)磁感应强度 125 (五)磁感线 125 (六)三种常见的电流的磁场 125 (七)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125 (八)磁通量 126 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 (一)安培力 128 (二)磁电式仪表——电流表 128 三、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 (一)洛伦兹力 131 (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31 (三)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 131 (四)洛伦兹力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132 方法技巧归纳 一、磁场的产生、描述及电本质 (一)安培定则的应用技巧 126 (二)磁通量的计算方法 126 (三)磁场的叠加 127 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 (一)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129 (二)安培力作用下通电导体运动方向的判定 129 三、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 (一)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分析方法 132 (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 133 (三)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的处理方法 134 (四)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处理方法 135 易错易混辨析 一、磁场的产生、描述及电本质 磁感线和静电场中电场线的区分 127 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 误认为公式F=BIL中的L是通电导线的实际长度 130 三、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 (一)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 135 (二)“磁偏转”和“电偏转”的区别 136 第十一章  电磁感应 知识能力解读 一、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一)电磁感应现象 138 (二)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138 (三)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38 (四)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139 (五)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 139 (六)三个定则的比较 139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42 (二)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43 (三)E=nΔΦ Δt与E=Blvsin θ的区别及联系 143 (四)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 143 三、自感、互感与涡流 (一)自感现象 150 (二)自感电动势 150 (三)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比较 151 (四)互感现象 151 (五)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151 方法技巧归纳 一、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一)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140 (二)楞次定律的推广应用 140 (三)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140 (四)右手定则、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综合应用 141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感应电荷量的计算方法 144 (二)电磁感应中电路问题的处理方法 145 (三)电磁感应中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 145 (四)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146 (五)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146 (六)关于“收尾速度”及收尾情况的分析 147 三、自感、互感与涡流 (一)自感现象的分析思路 151 (二)自感现象中灯泡亮度变化问题的分析方法 152 (三)电磁阻尼 152 易错易混辨析 一、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不准确 141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区别和联系 148 (二)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临界问题 148 三、自感、互感与涡流 误认为“阻碍”是“阻止” 153 第十二章  交变电流 知识能力解读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描述 (一)交变电流 154 (二)正弦式交变电流 154 (三)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55 二、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一)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感抗 158 (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容抗 158 (三)电感与电容的比较 158 三、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 (一)变压器 160 (二)输电线路损耗的计算 160 方法技巧归纳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描述 (一)正弦交变电流图像的应用技巧 155 (二)交变电流有效值的求解方法 156 二、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一)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理解与辨析 158 (二)电感和电容在实际中的应用 158 三、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 远距离高压输电问题的分析方法 161 易错易混辨析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描述 交变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区别 156 二、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对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的理解 159 三、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 误认为变压器所接电源的输入电压一定是原线圈的输入电压 161 第十三章  传感器 知识能力解读 (一)传感器 163 (二)传感器中常见的敏感元件 163 (三)传感器的应用 164 方法技巧归纳 传感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64 第十四章  分子动理论 知识能力解读 一、物体由分子组成  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的大小 166 (二)分子热运动的两种表现形式 166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169 (二)分子动理论 169 三、温度  内能  热平衡定律 (一)热平衡与温度、温标 170 (二)分子动能 170 (三)分子势能 171 (四)物体的内能 171 (五)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171 方法技巧归纳 一、物体由分子组成  分子热运动 (一)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67 (二)微观量的估算方法 167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力变化的判断方法 169 三、温度  内能  热平衡定律 分子间距离的变化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分析方法 171 易错易混辨析 一、物体由分子组成  分子热运动 (一)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异同和联系 168 (二)误认为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就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误认为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168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认为当两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间无作用力 169 三、温度  内能  热平衡定律 内能与机械能、热量的辨析 172 第十五章  气体 知识能力解读 一、气体的等温变化 (一)等温变化 173 (二)玻意耳定律 173 (三)p-V图像与p-1 V图像(t1<t2) 173 二、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175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一)理想气体 178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78 (三)三个实验定律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关系 178 (四)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 178 (五)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178 (六)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178 方法技巧归纳 一、气体的等温变化 (一)抽气、充气问题的分析方法 173 (二)假设法判断液面高低的变化情况 174 二、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一)根据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解题的方法 175 (二)液柱、活塞移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176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79 (二)气体状态变化图像的分析方法 179 易错易混辨析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一)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区别 180 (二)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是针对大量分子的,对个别分子不成立 180 第十六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 知识能力解读 固体和液体 (一)晶体和非晶体 181 (二)液体 181 方法技巧归纳 固体和液体 (一)区分晶体、非晶体、多晶体、单晶体的方法 182 (二)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 182 第十七章  热力学定律 知识能力解读 一、功  热  内能 (一)内能 184 (二)功和内能 184 (三)热和内能 184 (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184 二、热力学定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186 (二)能量守恒定律 186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86 (四)两类永动机 187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187 (六)热力学第三定律 187 (七)能量耗散 187 方法技巧归纳 一、功  热  内能 对做功、热传递与内能变化的分析 185 二、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87 易错易混辨析 一、功  热  内能 (一)热量和内能 185 (二)热量和功 185 二、热力学定律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联系 187 (二)外界对系统(气体)做功和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188 第十八章  机械振动 知识能力解读 一、机械振动及其分类 (一)机械振动 189 (二)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 189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89 (四)平衡位置与平衡状态 189 (五)无阻尼振动、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 189 (六)共振 190 二、简谐运动 (一)简谐运动 191 (二)简谐运动的图像 192 方法技巧归纳 一、机械振动及其分类 受迫振动与共振的理解技巧 190 二、简谐运动 (一)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及对称性的分析方法 192 (二)已知振幅A和周期T,求振动质点的位移和路程的方法 193 易错易混辨析 一、机械振动及其分类 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关系 190 二、简谐运动 四分之一周期内的路程 194 第十九章  机械波 知识能力解读 一、波的描述及图像分析 (一)机械波 195 (二)波的图像 195 (三)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比较 195 二、波动的周期性及v=λf的应用 (一)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98 (二)波长λ、波速v和频率f(周期T)的关系 199 三、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及多普勒效应 (一)波的反射和折射 200 (二)波的衍射和干涉 200 (三)多普勒效应 201 方法技巧归纳 一、波的描述及图像分析 (一)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互判方法 196 (二)由波速方向及某时刻的波形曲线画出另一时刻波形图的方法 197 二、波动的周期性及v=λf的应用 多解问题的解题技巧 199 三、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及多普勒效应 振动加强点与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 201 易错易混辨析 一、波的描述及图像分析 质点的振动与波动的关系 197 三、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及多普勒效应 波的干涉常见误区 201 第二十章  光 知识能力解读 一、光的折射、色散与全反射 (一)折射定律 203 (二)光的色散 203 (三)全反射 203 二、光的干涉、衍射与偏振 (一)光的干涉 206 (二)光的衍射 206 (三)光的偏振 207 (四)激光 207 方法技巧归纳 一、光的折射、色散与全反射 (一)应用折射定律解题的思路 204 (二)解决全反射问题的基本思路 204 二、光的干涉、衍射与偏振 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和亮暗的判断方法 207 易错易混辨析 二、光的干涉、衍射与偏振 薄膜干涉与光的色散的辨析 207 第二十一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知识能力解读 (一)电磁振荡 209 (二)电磁波谱 209 (三)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210 方法技巧归纳 LC振荡规律的应用技巧 210 第二十二章  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能力解读 一、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及动量的变化量 211 (二)冲量及冲量的计算 211 (三)动量定理 212 (四)动量守恒定律 212 二、碰撞  爆炸  反冲 (一)碰撞 218 (二)爆炸 218 (三)反冲 218 方法技巧归纳 一、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定理的应用技巧 212 (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思路 213 (三)平均动量守恒问题(人船模型) 213 (四)处理动量守恒定律中临界问题的关键 213 (五)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 214 二、碰撞  爆炸  反冲 (一)类碰撞问题的处理方法 218 (二)反冲运动中动量守恒的应用 219 易错易混辨析 一、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对动量守恒定律中速度的理解 215 二、碰撞  爆炸  反冲 碰撞的合理性分析方法 220 第二十三章  波粒二象性 知识能力解读 一、黑体  光谱  光的粒子性 (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222 (二)能量的量子化 222 (三)光电效应 222 (四)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223 二、波粒二象性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225 (二)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225 (三)对光是概率波的认识 225 方法技巧归纳 一、黑体  光谱  光的粒子性 (一)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 223 (二)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及应用 224 二、波粒二象性 (一)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225 (二)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 226 第二十四章  原子结构 知识能力解读 一、原子结构模型 (一)电子的发现 227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27 (三)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228 (四)氢原子的能级图及计算方法 228 二、氢原子光谱 (一)光谱 230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231 (三)激光 231 方法技巧归纳 一、原子结构模型 能级跃迁问题的解决方法 228 二、氢原子光谱 (一)对光谱类别的判断 231 (二)光谱分析技巧 232 易错易混辨析 一、原子结构模型 (一)跃迁与电离的区别 229 (二)光子与电子使原子的能级跃迁的区别 229 二、氢原子光谱 线状谱与吸收光谱的对应性 232 第二十五章  原子核 知识能力解读 (一)天然放射现象 233 (二)原子核的构成 233 (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233 (四)核力与结合能 234 (五)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 234 (六)核裂变 234 (七)核聚变 234 (八)粒子和宇宙 235 方法技巧归纳 (一)核反应方程书写原则和核反应类型的判断 235 (二)衰变次数的计算方法 236 (三)核能的几种计算方法 236 易错易混辨析 (一)对射线产生机理的理解 236 (二)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 237 第二篇  实验探究篇 一  常用测量仪器 1.游标卡尺 239 2.螺旋测微器 240 3.打点计时器 241 4.滑动变阻器 242 二  重要实验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44 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245 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47 4.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249 5.探究动能定理 251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53 7.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55 8.描绘小灯泡(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257 9.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60 10.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263 11.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267 1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268 13.探究单摆的运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269 14.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272 15.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273 1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75 三教材拓展实验 (一)改进型实验 277 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实验的改进 277 2.“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装置的其他应用 278 (二)发展型实验 278 1.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的应用 278 2.应用能量守恒思想、平抛运动规律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 279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80 (三)创新型实验 281 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281 附  录 表1 常用的物理概念、规律 282 表2 常用的物理常数 287 表3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 28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