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BTY029)《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的经济学分析——以辽宁省为例》的研究成果,作者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运用中心地理论、供求理论、断裂点模型、距离衰减理论,多角度地研究了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布局,丰富了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布局理论研究内容,提出我国体育设施合理布局的指导性理论,有助于弥补相关理论不足;运用了多种定量研究方法,如加权泰森多边形模型、协调度模型、变异系数、集中化指数、泰尔指数、综合公平指数等,属于跨学科研究,完善了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布局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性。对构建未来我国体育设施布局的框架体系,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以辽宁省为例的实证研究能够针对体育设施合理布局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使所研究的问题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启发性。该书研究视角独到,理论基础及定量分析工作扎实,非常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如作者提出了从公共体育场地使用率的角度来分析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规划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需求群体的特征出发,对农民、学生、社区居民、精英人士、运动员等的需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差异使用率所具有的特征来分析、判断其供求关系的新观点,进而得出未来我国公共体育场地合理规划与布局的建设路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本质上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实现空间分布公平是其本质属性应有之意,是社会公平的理论延伸。作者构建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综合公平指数计算模型,在体育场馆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公共体育设施的超前建设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如场馆设施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滞后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作者运用协调度模型,以辽宁省为例开展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农村体育场馆、中学体育场地、高校体育场馆、社区体育场馆、竞技体育场馆在空间布局上位于不同的区域,使用人群有所差异,在场馆发展和建设布局上也有所差异。作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场馆的合理布局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如从资源失衡与非均衡发展的角度研究中学体育场地,运用加权泰森多边形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的影响力范围,运用商圈理论研究大连市十二运场馆的影响力范围。丰富和完善了体育场馆合理规划布局的理论,所得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