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学习方法/报考会议口译加工模式:评估与重构

会议口译加工模式:评估与重构

会议口译加工模式:评估与重构

定 价:¥42.00

作 者: 任岳涛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翻译 外语 英语专项训练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040006 出版时间: 2016-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字数:  

内容简介

  随着口译研究在国内的迅猛发展,近十年来口译研究的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多次的会议口译实践与观摩经验,查阅大量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尝试对会议口译的加工模式进行评估与重构。在针对会议口译的研究中,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简称释意理论)占有绝对的核心地位。释意理论的创始人Seleskovitch明确地指出释意理论的研究对象为会议口译、意义。释意理论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即会议口译办学模式和口译认知过程研究。释意学派认为口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其目的是传递意义。为了实现意义的充分传递,口译员须对源语话语进行释意;口译员在释意时需要进行认知补充,而认知补充是一个口译员的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语境知识相结合的过程。释意学派还认为源语讲话的信息意义不是由讲话文本的语言结构决定的,而是口译活动主体(译员)和客体(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在众多的加工模式中,Daniel Gile的精力分配模式(the Effort Models)和厦大模式(the XiaDa Model)分别是国内外口译加工模式研究的代表,两种模式都认为口译即“释意”,即口译的目标是讲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非表达的语言。然而,两种模式的提出距今已有一二十年,在口译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文在释意理论的框架下对已有的会议口译加工模式进行评估,并结合当今会议口译研究的最新走向探索加工模式的重构。本文由以下六部分构成:第一章概述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结构安排。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口译的历史、分类、特点,会议口译的定义、工作模式、研究现状以及加工模式。第三章是理论框架。本章介绍了释意理论的起源、发展、成就,以及释意理论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即:“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口译过程三角模式(口译过程三程序说)以及释意学派口译教学模式。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之一。作者尝试着在释意理论的框架下,对会议口译加工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评估。这些组成部分分别为“理解”、“分析”、“记忆”和“表达”。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之二。作者在第四章评估的基础上,对加工模式进行重构。其中,原有模式中的“理解”被细化为“积极听力(Active Listening)”,“分析”被细化为“逻辑分析(Logical Analysis)”;而为了有助于口译员的“记忆”与“表达”,“语域准备(Register Preparation)”和“知识补充(Knowledge Supplement)”被加入到口译过程当中,起到对整个过程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原有的“记忆”与“表达”在重构的模式中得以保留。重构的加工模式借用了传统的“折扇”图形,从哲学上对会议口译的过程进行阐释。第六章结论部分,对本文结论进行了归纳,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以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简介

  任岳涛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众多的会议口译研究中,研究方向有口译技巧、译员角色、口译过程、译员培训等,同时研究人员也建立起了不同层次的模型或模式。

图书目录

     本书由以下六部分构成:      第一章概述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口译的历史、分类、特点,会议口译的定义、工作模式、研究现状以及加工模式。      第三章是理论框架。本章介绍了释意理论的起源、发展、成就,以及释意理论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即:“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口译过程三角模式(口译过程三程序说)以及释意学派口译教学模式。     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之一。作者尝试着在释意理论的框架下,对会议口译加工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评估。这些组成部分分别为“理解”、“分析”、“记忆”和“表达”。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