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翻译教学能力开始引起翻译学界的关注,但是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仅关注理想翻译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而忽视了个体教师已经具有的能力及其动态形成过程;缺乏对各项子能力之间关系的分析;忽视了教师个体所处的具体教学情景及其翻译方向对其翻译教学能力形成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的案例研究方法来探究汉英翻译教师的教学能力。本研究选取了两位汉语母语教师、一位英语母语教师、一位英汉双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102小时的自然课堂观察、30个小时的教师深度访谈为主要研究工具,采用杜威(John Dewey)的观点(2013:23)——教师的学科知识需要“心理化”才能成为教学知识——为理论框架,据此来研究教师的汉英译者能力、汉英翻译教学能力、以及教师将汉英译者能力“心理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过程。 本研究以EMT 职业译者能力(2009)为教师汉英译者能力的描述框架,同时采用扎根理论的数据分析方法,发现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汉英译者能力、教师的汉英译者能力还应该包括翻译热情、教师的汉英译者能力是社会化过程的结果。本研究基于自己的理论框架以及EMT翻译教师能力框架(2013) 确定了描述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三个维度,即组织教学能力、实施教学能力以及评估教学能力。据此本研究发现:确立培养译者的教学目标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关键;以学生翻译练习为中心的手把手教是实施教学能力的主体;为了实践的反思是评估教学能力的核心。本研究的证实了汉英译者能力是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前提。当汉英译者能力转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时深受教师身份与译者身份间关系的影响,同时教师身份与译者身份间的关系又受到教师汉英译者能力、教学环境、学生的影响。本研究的价值在于深入到自然课堂和教师的内心世界去考察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形成,注重分析教师将汉英译者能力转化为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复杂过程。对汉英翻译教学能力的认知有助于翻译教师能力的全面研究,并为汉英翻译教师教育和发展提供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