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哈扎尔辞典》一样,这部小说也是非线形叙述,作者给予读者多重阅读体验。此书共分二十一章,或可说二十一条线索。它的结构令人联想起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其虚张声势的形式不断遭到内容颠覆,内容没有形式那么复杂,它围绕两个互相仇视的家族,奥普伊奇家和泰奈兹基家在战争中的命运而展开,这两个家族陷入一系列爱恨情仇之中。帕维奇的断层叙述达到了一种镜廊效果,这部不长但充实着丰富意义的小说包含众多人物和事件,足够写一部史诗了。如果说,《哈扎尔辞典》是沉浸在欧洲的宗教传统,利用了一定神秘主义源流来构建故事的话,那么《最后之恋》则深入到欧洲的现实和历史中,在历史的脉络里寻找到一个与现实类似的断片,来放置作者的思想。这个断片就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明的)拿破仑战争和(暗的)塞尔维亚起义。《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发生的时间,处于公元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陷落,到公元1813年拿破仑帝国解体之前。平行的事件(在本书中极少反应)则是从1804年开始到1814年结束的塞尔维亚第一次起义。在书中,作者写了两个塞尔维亚家庭的遭遇,这两个家庭分别在为拿破仑的法国和反拿破仑的奥地利卖命,代表了塞尔维亚在东西方两种势力之间的选择。只是,不管是哪一方,他们都并不是为了塞尔维亚的未来在奋斗,而是为了与本民族无关的事情在拼杀。就在拿破仑战争的同时,塞尔维亚争取脱离土耳其统治的革命也在进行之中,但这个事件却被作者有意忽略了,在书中几乎没有提及,以此彰显了书中人物对本民族的冷漠,以及战争的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