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人奉康熙帝的敕令编纂的一部字书。它的社会影响仅次于汉代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全书共收录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分为十二集(按地支计数),二百一十四部。全书除去正集部分,又分为《凡例》《总目》《检字》《辨似》《等韵》《补遗》《备考》七部分。正集部分,释义的体例是先音后义,除引用古代韵书或字书的解释外,一般还引用古注,注重“载古文以溯其字源,列俗体以著其变迁”;《凡例》意在说明全书的体例和编纂原则;《总目》依笔画的多少分成二百一十四部,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检字》用来查看部首难辨或者字形难别的字;《辨似》收录字形相似而音义不同的字;《等韵》意在说明音韵理论与处理原则,帮助读者“辨四声之微茫,晓反切之真谛”;《补遗》收录有音有义的冷僻字,或正集中某些字的异体字;《备考》收录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的字。《康熙字典》工程浩大,能做到“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律梁”(王引之语)实属不易。但它的弊端,我们也毋庸讳言。此书音切、释义杂糅罗列,漫无标准,疏漏和错误甚多。仅道光间王引之订正重刊时,改正引用书籍字句讹误者达二千五百八十八条。现代学者们在利用现代技术对《康熙字典》的考证中,发现的错漏也不少。这些订正、考证都没有解决音切、释义杂糅罗列,毫无标准的问题。《康熙字典》自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问世以来,刊印、重印、影印的版本有很多。较著名的版本既有康熙内府的刻本,又有道光年间的内府重印本,还有清末出现的石印本、影印本。此外,市场上现代人编录的《康熙字典》新版本也层出不穷。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zui大、zui流行的一种版本。本次影印,即是以同文书局本为底本的。本书采用宣纸线装的装帧方式,清晰影印同文书局本,保留了原书的古色古香,同时,本书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边眉上添加了部首及笔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