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今陕西临潼人),郡望琅琊临沂。颜真卿官至太子太师,因爵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颜真卿在唐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第,后出任平原郡太守,两年后,因守城抵御安禄山叛乱,名重朝野,故有“颜平原”之称。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颜真卿奉使宣慰怀宁节度使李希烈而遭囚禁,贞元四年(785)遇难。享年七十七岁。颜真卿出生于世代儒业与官宦之家,在书法艺术方面,可谓家学渊源,颜氏“自南朝以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颜真卿从小学习刻苦,加上天资聪慧,很早便显露出书法艺术的才能。刻于东晋的《琅琊颜谦妇刘氏墓砖》是颜氏一脉书风,与颜真卿的楷书颇有神合之处,可窥见其楷书由来的一个方面。颜真卿曾临习“二王”书法,同时又从本朝书家得益甚多,早年从张旭学书,得其笔法之传,所以他的书法风格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颜真卿早期书法如《多宝塔碑》中还能见到张旭、虞世南、褚遂良诸家楷书的痕迹,并受年稍长、享名在前的书家徐浩的影响。用笔起落顿挫分明,横线稍细而呈弧势,竖画较粗而取直。笔势稍内撅,结体则稍注重疏密开阖的变化。即使是在早期,他的书法也体现出笔势雄浑,体式宽博的最初迹象。颜真卿的书法学习能转益多师,使他较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了“二王”以及魏晋以来的主流书法面貌,并掌握了用笔结字的奥妙。此外,颜真卿青少年时期的学书视野开阔,除了取法主流以外,还从民间书艺中广取博采。最终,颜真卿成为东晋王羲之以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锐意革新,创造了彪炳千古的“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