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孔子正名思想研究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

孔子正名思想研究

定 价:¥68.00

作 者: 苟东锋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8139879 出版时间: 2016-09-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视“名”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底本”,进而指出,孔子正名有广狭二义:一种是作为政治思想的正名,一种是作为思想方法的正名。前者是就名分的确立在获得政权合法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言的;后者则是就儒家对“名”的整体态度而言的,是儒家之所以能够自显和自立于诸子百家的根本。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根据“名”的三重内涵,亦即名言义、名分义和名声义提出三个名学问题:名何以把握实?人为何遵循名?我如何看待名?通过梳理孔子及儒家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儒家哲学在一定意义上便得以重构。

作者简介

  苟东锋,1982年生,陕西礼泉人。200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201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出站,留校任教。先后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哲学门》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图书目录



导论  作为方法的正名 1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底本 1
第二节 旧名学与新名学 6
第三节 孔子之名的涵义 9
第四节 儒家因正名而立 11

上篇

第一章  正名诸解辨正 14
第一节  孔子是否提出了正名说? 15
第二节  古人对孔子正名的理解 18
一、形名解 19
二、名实解 20
三、名言解 21
四、名分解 22
五、历史解 23
第三节  近人对孔子正名的诠释 25
一、柏拉图主义派 25
二、马克思主义派 28
三、语言哲学派 31
四、还原主义派 33
五、当代新儒家派 35
第四节  今天应当如何解读正名? 37
一、古人理解的两个要素 38
二、近人诠释的三个要素 40
三、回到名实相对的架构 41
四、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 44

第二章 正名章之正名 44
第一节 正名章的篇章结构 45
第二节 正名章的语境分析 46
一、先后二义 46
二、正名二义 50
第三节 正名章中的名与正 51
一、释名 51
二、解正 55
第四节 正名章的推论致思 60
一、正名致思格式之反省 60
二、正名致思的双重结构 63
三、正名政治的运作模式 66
四、正名政治的二元现象 71

第三章 正名思想溯源 72
第一节 三代礼乐文化之滥觞 73
一、礼乐文化的意义 73
二、三代礼乐之共性 74
三、周代的文德之制 77
第二节 礼坏乐崩与名的省察 81
一、名的本义 81
二、名的新义 83
第三节 早期名学的两条进路 85
一、名分义的产生及其进路 85
二、名声义的产生及其进路 87
第四节 正名说的提出及内涵 90
一、正名即立信 90
二、正名之三法 93
第五节 正名思想的整体结构 94
一、继承 95
二、创新 97

中篇

第四章 名言域:名何以把握实? 99
第一节 概念知识与名言知识 100
一、名的两种旨趣 100
二、名的构造理论 104
三、两种知识体系 108
第二节 名的先天性与后天性 111
一、以象解名的思路 112
二、命名的根据在象 114
三、通过象来认识名 116
第三节 通感在命名中的作用 119
一、通感的提出与内涵 120
二、通感中的时空因素 123
三、儒家知识何以可能 125

第五章 名分域:人为何遵循名? 129
第一节 政治名分 130
一、正名的政治内涵 130
二、政与德的分与合 132
三、为政以德的实质 135
四、儒家政治的未来 137
第二节 伦理名分 140
一、顾名而思义 140
二、通感与感通 143
三、通感与良心 146

第六章 名声域:我如何看待名? 149
第一节 爱名之心 150
一、名声与自我 150
二、通感与不朽 151
第二节 圣人之权 153
一、名教本义 153
二、性三品论 156
第三节 超越有名 158
一、名出于人 158
二、知我其天 160

下篇

第七章 名辩思潮中的正名 162
第一节 诸子的起源 162
一、诸子起源的五种成说 162
二、诸子起源成说之检讨 166
三、诸子发生的名学视角 168
第二节 无名的路向 170
一、老子论无名 170
二、庄子论无名 173
第三节 正名的路向 174
一、孟子与正心 175
二、荀子与制名 178
第四节 实名的路向 180
一、墨子的取实予名 180
二、后期墨家与名家 184
第五节 形名的路向 186
一、黄老论形名 187
二、法家论形名 188

第八章 经学视野中的正名 190
第一节 汉代名教的确立与衰落 191
一、汉初儒术的登场 191
二、汉代名教的定型 193
三、名教观念的破裂 195
第二节 魏晋时代的名教大反省 198
一、名教出于自然说 198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 199
三、名教自然将无同 201
第三节 三教融合中的名教新解 202
一、自然主义的收获和困境 202
二、佛教的兴起与名教新解 205
第四节 宋明道学与名教的复归 209
一、儒家正名思路的转变 209
二、名教与心学理学之分 212
第五节 走出中世纪与名教退场 214
一、新义理学对道学的批评 214
二、西学东渐与名教的退场 217
三、公民格局中的名教问题 219

第九章 西学背景中的正名 221
第一节 正名说与柏拉图主义 222
一、引入柏拉图主义 222
二、反思柏拉图主义 226
三、超越柏拉图主义 229
第二节 正名与新名学的前景 232
一、新名学的研究 232
二、新名学的前景 235
征引文献 237
一、古籍 237
二、专著 239
三、论文 243

征引文献
一、 古籍
二、 专著
三、 论文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