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教师用书朱煜:让课堂说话(教师月刊2016年10月刊)

朱煜:让课堂说话(教师月刊2016年10月刊)

朱煜:让课堂说话(教师月刊2016年10月刊)

定 价:¥16.00

作 者: 教师月刊编辑部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大夏书系
标 签: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课堂教学/课堂管理 中小学教辅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7555143 出版时间: 2016-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28 字数:  

内容简介

  《教师月刊》创办于2009年7月,是大夏书系策划团队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研员精心打造的教育期刊。《教师月刊》坚持人文精神、立足专业视角、普及教育学术、推广名师经验,致力于建设健康的教师文化。2015年,《教师月刊》全新改版,以更多的页码、别致的开本、优质的纸张、精美的装帧带给读者青山绿水一般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李永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国内教师用书领先品牌“大夏书系”总策划人。林茶居,诗人,学者,教师阅读推广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月刊》主编。出版诗集、教育随笔集等专著多部。【媒体评论】我这样理解“启蒙”两字:“启”,即平等对话,在和谐温馨的气氛中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高处着眼,低处入手,传递普世的价值观。“蒙”,即注重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新旧,讲究互动生成,力求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氛围愉悦。——朱煜

图书目录

专栏 教师即课程,课程即什么 _ 吴康宁 学校章程,你懂的 _ 郑杰 秋思 _ 吴慧琴 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_ 王荣 封面 朱煜:让课堂说话 人物 名家 谢嘉幸 创造自己的音乐生活 _ 程晓云 陈俊一 微博 王瑶/李希霍芬 现场 记事 陈心想专辑 二〇一六年归国札记:教育即影响 办学 新校长纪事 _ 司雪娟 美育 我们的课堂 _ 聂炎 不怕“乱” _ 田春娣 吴非说 小学何须比“选修” 朱永新答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 话题 语文与文学(三) 为什么需要文学教育 _ 吴金昌 阅读 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相遇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_ 李镇西 人文 韩寒:酒杯里的大海 _ 李其纲 视窗 校园 哈尔滨市第六十四中学:引进阅读的活水 读书会 化舟渡海——“阅读经典”读书群追忆杨小洪老师 _ 严中慧 家 在阅读中找到人生方向 _ 韩素静 文本 家三人 广告 阅读《教师月刊》,做一个出色的自我教育者
【前言】
唤醒一根木头 文 _ 林茶居 去年暑假,到深圳出差,其间得半日空闲,走访了深圳大学。没有具体的目的,所以随着心情走。不觉间眼前出现一个人工湖,便顺着湖岸,漫步,玩水,小鱼倏地不见,泥螺兀自蠕行。一会儿我发现岸边有一堆水草——这一片水域的植物确实太密集了,应该是校园工人出于维持局部水系的生态平衡之考虑而捞起来的——看到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被如此遗弃着实可惜。我找来一个矿泉水瓶,挑了几棵水草装上,加了水,带回宾馆,再带回家。 我家的阳台、书桌,有不少像这样从各地、各处捡拾而来的草草叶叶,有的则是一截断枝或一块残根。我供之于水或土,期待它们延续生命的光华。虽然大多时候都是失望的,毕竟地理环境不同,自己又不善养护。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的兴致,只要机会合适、条件允许,我仍旧习惯于就地“寻宝”。 也许我本来就是大自然的拾荒者,或者就是一个大自然的贼。我当然也喜欢林中的开阔地,每每陶醉于无际无涯的水面、草原,但似乎更为钟情枯藤落叶、杂草丛生,更愿意流连于日光被隔挡的地方,以及长满了各种叫不出名姓的细小事物的阴湿角落。如果大自然也有一个主流体制的话,那么它们就是被这个体制所漠视的“弱势群体”。 当然,它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也生存于优胜劣汰的规则和体系之中。所谓遗弃与漠视,都不过是我按着人类的目光、视角而赋予其中(也可以说是强加其上)的。在个人意识形态的作用下,自然世界有时候会被置换为人类社会。理解到达哪里,遮蔽随即而至,但同时也可能打开一个全新的精神疆域。 必须提到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美国真人动画片,二〇一六年四月在国内上映的《奇幻森林》。在这个“奇幻森林”里,每年干旱时节,都有一个“饮水休战期”,鸟兽们停止纷争,共同分享日渐减少的水,以维持生命和种群繁衍,谁都不能也不敢破坏这个契约。影片设计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场景:当旱季来临,森林里的河流水位下降,水中的“和平之石”逐渐显露…… 人类在以实利之心研究自然、开发自然的同时,也总是抑制不住重新建构自然的审美冲动,除了在电影中,在各种文学艺术中,也在日常生活中,在教育活动中,在城市文化的规划和发展中。这应该是人类心灵深处的“大自然情结”在起作用。再细细探究这个“大自然情结”,至少有如此几个小情结呼应着人类的原初性情:一个是“森林情结”,群居,安全感;一个是“水情结”,流浪,自由;一个是“树情结”,独立,扩张。在大自然母亲面前,人类永远无法断奶;一样的道理,在森林学校、水学校和树学校面前,人类永远无法毕业。用一句话说就是:人永远走不出人自己,永远走不出一棵树。 据英国动物学家、植物学家、科普作家科林?塔奇的研究,树是有记忆的,他说,树“现在做什么非常依赖于过去在它们身上发生过什么。如果你摇晃一棵树,它以后就会长得粗一些,结实些,它们记得过去被摇晃过”,他接着说了一句现实如诗、诗即现实的极为优美的话语:“风是天然的摇晃者。”(科林?塔奇,《树的秘密生活》,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如此看来,树是带着记忆在生长的,而且,如果没有风的摇晃,就没有树的更好成长——树的记忆,大概主要就是风的记忆和摇晃的记忆。摇晃啊摇晃,摇晃提示了一种新的成长文化和新的教育学。智利诗人、伟大的女教师米斯特拉尔(1889-1957)在《致墨西哥妇女》一文中说得如此热切、辽阔——“墨西哥妇女:你膝头上摇晃的是整个民族……”(《拉丁美洲散文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 当一棵树拒绝摇晃,那必然意味着它是以一根木头的身份在发言。这其实也是当下时代的社会图腾:树纷纷远去,它们在人间留下了木头。就像在我的居所,我没有土地供奉一棵树,而只能以自来水喂养从山上捡回的一根木头。作为树的另一种形态,我相信木头收藏了树的全部记忆,甚至比树还多——它比树多了一段作为木头的时光,并且记住了树的记忆怎样参与了其自身的成长,记住了摇晃怎么作用于树的抽枝展叶。 如今我面对的是一根木头,我必须唤醒它作为它自己以及当它还是一棵树时的全部记忆,唤醒它的苦难史和好奇心。在我的书架上,木头像一个自我教育者,静默如初,沉思如眠——它将收拢时光,做回树;或者爬过自己,转身为神。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