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古籍/国学国学著作羞于称博士

羞于称博士

羞于称博士

定 价:¥39.80

作 者: 张建伟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律 法学文集/经典著作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2439783 出版时间: 2016-09-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采集作者近五年随笔,配以亲笔插画,图文并茂,妙语横生,古典诗词信手拈来。口诛笔伐亦能引人深思,风趣幽默之余更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简介

  张建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作者戏拟小传:入小学,混沌初开;升中学,懵懂六载;金榜启,负笈渝州及京师;不旋踵,俨然博士矣。眉杂,发焦,视短,肾虚,无济世才、缚鸡力。著作淹膝脚,无一非垃圾,惟供闭门揽镜,自鸣得意。倏忽一生,方知六经误我,我误娇妻。尚善饭,不烟酒;惟好色,鲜有偶。晚年悔之,不衫不履,且狂且走。伏枥老骥,时不我予。悠然一梦,魂不转矣!【媒体评论】评论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辑学术的墓园 学术恐龙3 “刑法粒子”有感7 学术朝圣团10 有僧自西域来13 依样葫芦画不得17 羞于称博士21 我们需要那么多博士吗?25 “逐出师门”到底伤害到什么28 给专家论证把把脉36 大家齐来扮“公知”40 网络约架44 两个巴掌引起的法律思考48何以为训52 读巴葛爵士的《英国大学》64 羞于称博士目录||第二辑烂苹果落到头上 鬻棺原理95 小鸡原理98 追问布莱克斯顿102 不快的联想106 德肖维茨定律109 烂苹果定律113 没有坏人,就没有好律师116 一日为检察官,终身为检察官120 第三辑一眼望到对岸 扁家弊案与台湾“特侦组”127 李敖旋风137 柏杨先生的喟叹141 台北的君子范儿145 第四辑颠倒再颠倒 重听《颠倒歌》151 文化的粗鄙化154 暴发户式审美159 顺民社会的见义不为162 新时代的“公车上书”167 “大师”多起来171 “大师”身边的人175 神经衰弱的高考179 满身尽带黄金卡183 不问苍生问鬼神186 见义勇为者戒190 另类的进步194 附辑小楼台集 有赠201 恍如错过203 距离205 一九六○年代207 一九七○年代209 童谣211 我发誓,我来过这座城市214 品花宝鉴216 三笑218 牵挂220 慰藉221 葡萄223 青春225 花样年华227 钟229 老231 海子233 海子(二)235 祈祷237 暴行239 赋别241 四季244 第五辑瓜棚豆架答客问 中国的文化真的江湖化了吗?247 灭门案的示范效应249 赵一曼的“二度被害”255 第六辑说三道四七嘴八舌 抵制国货,一招就灵261 政治场里的“供需平衡”262 西安天价“禅修米”264 好奇害死猫266 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267 “政绩工程”如何收场269 一夜暴富思想271 马路上的“忍者神龟”272 不该管的瞎管273 政令不出中南海274 秀才有钱以后276 贫困县的奢华277 破的不仅仅是桥上的大洞278 “见义勇为”要分年龄279 最牛的违建280 第七辑瞄一眼文化万花筒 词义之外283 网络泡沫285 重读《皇帝的新装》288 消费恐惧293 节日为失败者而设296 法学家的墓志铭300 人生最后一次调皮305 人间万户仰头看309 冯氏“春晚”的风光碉楼312
【前言】
最好是讲真话。有病治病;无病就不要吃药。——巴金序言忧伤抚剑,寂寞写诗。我不忧伤,就是忧伤也不会去抚剑。没剑可抚,利剑是国家管制物品,抚不得;不管制的,是没开刃,晨练时用的,抚起来没劲。寂寞时,真会写诗,“非典”时期就非常寂寞,写了几首诗拿去发表,发表在报纸上。说到报纸,真的要感谢它,感谢它有块地方载我写的东西。就像宋押司感谢一段粉墙,喝醉了酒在上面涂鸦,也算发表。我比宋押司强,不用去墙上抒发感情,而且有编辑替我把关,不至于酒后发狂乱讲话,招来祸端。报纸的读者比墙壁的读者多一些,识字率也更高一些。墙壁的读者只要认识“是大王八”就可以了,至于“是大王八”前面写的谁的名字都无所谓,只要不是自己的。生活有时候真是美好。一整天我都在这么想。看看蓝天,看看云卷云舒,读读纳兰词,读读“莫把韶华细算,九十今犹未半”,就跟着吴藻(是位女词人)一起高兴。这种欣快感很少落在纸面上。古人笔下“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句子很少,多的是“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的牢骚,读多了,快乐的情绪就会随之烟消云散。其实,生活与诗无关,或者准确地说,是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的大部分事与诗无关。谓予不信,试想: 你正在家里怡然自得地品茗,随便捉来一份报纸,看到那上面披露,某家饭馆提供的免费茶水重金属超标,有的还是着色翻新的陈茶,喝多了便致癌,你还怡然得起来乎?羞于称博士序言||于是喜欢读杂文,越犀利越尖锐,就越喜欢,经常寻找那些痛快淋漓的读。许多年前读鲁迅,连呼吸都畅快,仿佛刚劫完法场凯旋而归的李逵。可惜,现在、如今、眼前让人感到痛快淋漓的文章还是太少,溽热的下午,只当喝了八钱杯的冰镇饮料消暑,哪里会有满足感?自己又写不出那么犀利、尖锐的文章,就是写出来,有地方发表乎哉?就是发表了,有不惹得有人咬牙切齿、憋着劲暗算的乎哉?一想到这里,怎能不英雄气短、望峰息心?我有时候也写点随笔什么的,写得不好,写着玩。承蒙几个谦和、热情的编辑的关照,大部分都发表在《检察日报》上,与这份发行量不小的报纸就这样结下了缘分(至于它怎么能发行量那么大,顺便窥见了秘密,打算以后万一落魄了,把这秘密拿出去换钱)。最初写这些东西,源于徐建波先生的千金一诺,他说: “你就照着这个路子写,在检察报上开个专栏。”当时刚在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存心笃厚疑罪从无》的小文章,虽然文章写得不怎么样,大概徐先生看出作者是有潜力的——我那时候似乎比现在年轻。于是就开始写起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数量不多,有点辜负徐先生的盛情、美意。写来写去,也写了有如小学生作业簿那么一小本,汇编起来也许能找个出版社给出版,至于赔不赔本,就不得而知了。哈哈,想起这就有点高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亲是园丁。所有属于我而不结果实的枝子,他就剪掉;能结果实的枝子,他就修剪,使他结更多的果实。”说这话的是耶稣。我有时想,报纸、出版社也是真葡萄树,编辑们所做的,就是嫁接、修剪,让能结果实的枝子结更多的果实。一想到这里,肃然起敬,赶紧把玩笑话通通收回。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