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幅盔甲起事开启山林,清世祖福临挥师入关一统华夏,历经两百多年。这个曾经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琉球;挫败了准噶尔、大小和卓木分裂新疆的阴谋;有效地统一与管理了蒙古、西藏地区;多次打败了入侵中国东北的沙俄侵略者的强势王朝,使中国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跨葱岭,北越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诸岛的广大地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不可一世帝国,至今亡国已经百余年了,其中原因,众说纷纭。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大清王朝,似乎特别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荧幕上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清宫戏,入流的不入流的写手们也想把这两百多年的历史挖掘个穷尽,甚至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明朝没有好皇帝,清朝没有坏皇帝。”受到这样的吹捧,满清王朝的十二位主人若能感应得到,想必可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了。可是,清朝的帝王们真的承载得起人们的如许厚爱吗?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政策、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清王朝在它两百多年的历史中,由盛而衰。尽管如此,两百多年间,中国人民在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及史学等领域仍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学术方面,清代出现了举世著名的《四库全书》,这部中国最大的丛书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今图书集成》则是对中国文化的又一大贡献,这部类书共一万卷,分类清晰、内容丰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所不包,是对有史以来当时现存书籍的一次大检阅。此外,清代开始兴盛的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出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在哲学思想界,清代出现了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中国优秀的哲学传统,同时大胆创新,反对君主专制,要求改革政治,对中国封建统治的早日瓦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清代还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清代戏剧兴盛,闻名于世的京剧就是在清代逐渐成形的。小说方面,清代产生了不朽名著《红楼梦》,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优秀古典小说。此外,清代在史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大清王朝的兴衰荣辱,令人荡气回肠。作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套《清朝十二帝》讲述了清朝十二帝自满洲初兴到王朝覆亡300余年的历史,他们以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轨迹,跃上历史舞台,主宰着大清这个泱泱大国的命运。他们有的具有开创之功,有的具有守成之力,有的经历了民族大发展的高峰,有的奋起于国家危亡的低谷,有的消沉在无奈悲歌中,有的堕落在盛世赞歌里,有的具有雄才大略,有的平庸无能……创业的艰难、守业的不易、败业的感伤,演绎着历史和人生的现实与残酷。尤其是皇室的争权和臣子的夺利,紫禁城中的惨烈搏击,颇能扣人心弦。本套丛书将清朝十二位帝王的一生娓娓道来,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另一方面又以历史为线索,围绕治与乱、生与死、得与失、情与爱的矛盾,真实地揭示了清朝历史和清朝列帝的内在联系,展示出大清王朝兴衰、成败、治乱、福祸的脉络,趣味性地透视出有血有肉、云谲波诡的历史风云。在中华民族走过千年兴盛、百年屈辱历史后的今天,研究这些帝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