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现代收发机结构
1.1 概述
1.2 接收机结构
1.2.1 超外差接收机(SHR)
1.2.2 零中频接收机(DCR)
1.2.3 超低中频接收机(VLIF)
1.3 发射机结构
1.3.1 两次变频发射机(TSCT)
1.3.2 零中频发射机(DLT)
1.3.3 直接调频发射机(DFMT)
1.3.4 双端口调频发射机(DDFMT)
1.4 收发机结构
1.4.1 全双工CDMA/FDMA结构
1.4.2 半双工/TDMA结构
1.4.3 单工/TDD结构
1.4.4 超宽带(UWB)系统
第2章 接收系统
2.1 灵敏度
2.1.1 灵敏度的计算
2.1.2 灵敏度的测量
2.2 共信道抑制
2.2.1 共信道抑制的计算
2.2.2 共信道抑制的测量
2.3 选择性
2.3.1 选择性的计算
2.3.2 选择性的测量
2.4 互调抑制
2.4.1 互调抑制的计算
2.4.2 互调抑制的测量
2.5 半中频抑制
2.5.1 半中频抑制的计算
2.5.2 半中频抑制的测量
2.6 镜像抑制
2.6.1 镜像抑制的计算
2.6.2 镜像抑制的测量
2.7 二阶失真抑制
2.7.1 二阶失真抑制的计算
2.7.2 二阶失真抑制的测量
2.8 阻塞
2.8.1 阻塞的计算
2.8.2 阻塞的测量
2.9 动态范围
2.9.1 动态范围的计算
2.9.2 动态范围的测量
2.10 双工灵敏度下降
2.10.1 双工灵敏度下降的计算
2.10.2 双工灵敏度下降的测量
2.11 双工镜像抑制
2.11.1 双工镜像抑制的计算
2.11.2 双工镜像抑制的测量
2.12 半双工杂散
2.13 镜像双工杂散
2.14 传导和辐射杂散
第3章 发射系统
3.1 峰均功率比(PAPR)
3.1.1 计算准静态射频信号的PAPR
3.1.2 PAPR的测量
3.2 非线性度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影响
3.2.1 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度分析模型
3.2.2 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度对数字调制的影响
3.2.3 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度对频谱形状的影响
3.2.4 频谱再生的严格约束条件
3.3 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
3.3.1 互调失真(IMD)
3.3.2 误差矢量幅度(EVM)
3.3.3 相邻信道功率比(ACPR)
3.3.4 频谱限制
3.4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3.5 发射机的瞬态现象
3.5.1 启动时间
3.5.2 键控频移
3.6 传导和辐射发射
3.6.1 传导杂散
3.6.2 回互调
3.6.3 辐射杂散
3.7 增强技术
3.7.1 线性化技术
3.7.2 包络跟踪电源
第4章 合成器
4.1 合成器结构
4.2 分数N分频概述
4.3 分数N分频理论
4.3.1 双模分数N分频
4.3.2 一阶???分数N分频
4.4 多级噪声成形(MASH)结构
4.4.1 第一级
4.4.2 第二级
4.4.3 第三级
4.5 MASH噪声分析
4.5.1 伪随机序列界限
4.6 模拟??? A/D转换器
4.7 锁相环基本理论的回顾
4.7.1 整数N分频的基本构成
4.7.2 整数N分频瞬态分析
4.7.3 整数N分频锁定时间分析
4.7.4 鉴频鉴相器
4.8 扩展的锁相环基本理论――分数N分频
4.9 合成器的测量
4.9.1 锁定时间
4.9.2 频率准确度和稳定性
4.9.3 参考杂散
第5章 振荡器
5.1 低功耗自限振荡器
5.2 反馈网络设计
5.3 振荡器噪声――Leeson方程
5.4 双极型振荡器
5.4.1 非饱和双极型理论
5.4.2 双极型VCO详细设计
5.5 晶体振荡器
5.5.1 压电晶体的应用前景
5.5.2 反相器驱动的基本模式振荡器
5.6 晶体参数的测量
5.7 振荡器测量
5.7.1 窄带FM的相位噪声
5.7.2 单边带(SSB)噪声
5.7.3 残留调频
5.7.4 频率推移/牵引
5.7.5 输出平坦度
5.8 分布式谐振器的集总等效
5.8.1 谐振低损耗传输线
5.9 谐波振荡器
5.10 振荡器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6章 寄生与非线性现象
6.1 振荡器与合成器的寄生效应
6.1.1 注入锁定
6.1.2 注入牵引
6.1.3 再调制
6.1.4 反向结击穿
6.1.5 微音
6.1.6 接地电流
6.1.7 寄生极点和锁相环稳定性
6.2 截点和杂散响应
6.2.1 接收机互调抑制(IMRN)
6.2.2 发射机互调失真(IMDN)
6.2.3 输入截点的测量(IPNi)
6.3 发射机的寄生效应
6.3.1 功率放大器不稳定性
6.3.2 频谱凸点
6.4 接收机中的寄生效应
6.4.1 Able-Baker杂散
6.4.2 自消音信号
6.4.3 多普勒阻塞
6.4.4 斩波器噪声
6.5 特殊吸收比率(SAR)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