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北京四中初中作文讲练集。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王老师的作文课”,由一线名师讲授初中作文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轻松掌握;第二部分“考场展才”收录的是四中学生的考场佳作,读者在欣赏优秀作文的同时,可以轻松地模仿这些范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进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第三部分“随心而写”收录的是学生优秀练笔作品,天马行空的想象、奇思妙想的谋篇给读者无限的联想和启发。本书中,学生作品题材丰富、文笔优美;教师点评提纲挈领、生动自然,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全书有讲有练、有导有评,为初中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作者简介】王迪,北京四中语文教师,曾获得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西城区优秀班主任。出版有教学随笔《头五年:一路奔跑》。【目录】序言写在前面的话【王老师的作文课】第一讲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第二讲 写作者的情怀第三讲 文章要立诚第四讲 文章的标点第五讲 文章的段落第六讲 词语的运用第七讲 修辞的运用第八讲 文章的叙述顺序第九讲 开发多种感官【考场展才】题目一:我有我的方式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高晨 王琳珊 李良辰 曹斯月 刘婴宁题目二:完美的我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高雅萱 张潇宇 张泽宇 崔翊桐题目三:错过/补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吕思怡 李函育 杨之晗 郭若凝 番外篇/王迪老师题目四:等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游芯竹 吴亦非 丁泓昊 吕思怡 许众元题目五:值得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张希哲 高晨 张潇宇 韩怡墨题目六:_____,你好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杨宜肖 许杨飞 吕心悦题目七:_____是这样炼成的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叶天声 李良辰 段浩天题目八:绽放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周泓佑 常明弘 马熠佳 熊亚馨 杨之晗 郭若凝番外篇/王迪老师题目九:依依之情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曾维预 段浩天 李依伊 王佳岳题目十:美味情缘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白雨浓 张雨新 蔡璐 刘婴宁题目十一:______的记号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李良辰 杜敬祎 黄思嘉题目十二:最美的姿态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曾维预 丁泓昊 李晨溪 周含章题目十三:微______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李良辰 刘佳茵 秦尔优题目十四:悦读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马熠佳 金月溪 梁思琪 张潇宇 姜月亮题目十五:面对丰富的信息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谷昊 刘睿杰 曾维预 皇甫思卿 刘嘉因题目十六:神奇的种子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曹琼文 谭雅丹 丁泓昊题目十七:做十天______的奇遇/奇妙的一天题目要求•题目分析例文/周含章 徐敬涵 高晨 曹宇辰番外篇/曹斯月【随心而写】话题一:我爱我家王老师的导读例文老爸/杜敬祎爸爸/汤显池我的老爸/孙 滢我的妈妈/曾维预我的母亲/邵俊明容易/李函育妈妈说/孙新雅我的婆婆/高 晨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王天我的门和窗/方雷豪骑行记/刘睿杰神经兮兮/樊子懿你在墙角/郑文姬话题二:校园生活王老师的导读例文同学们的笑/曾维预陈鹏素描/谷 昊看见/贾云杰我的前桌王佳岳/徐敬涵我的同桌彭冠涵/陈 鹏当高跟鞋遇上帆布鞋/王琳珊我和童晓佳的故事/高培泃这俩人/李依伊四个人的小世界/樊子懿我的新数学老师王宁/祁雅欣让她去/周含章我的孤独之旅/彭冠涵午间的感动/孙 滢四中三年的样子/白雨浓蒲公英在飞/陆泓舟话题三:朝花夕拾王老师的导读例文六个人六个故事/汤显池童年的院落/高泽凡喂,童年的背影/冀畇蓬重回小院/周含章告别童年/李依伊话题四:生活随想王老师的导读例文雨中人/陈思达手/王琳珊理解/李卓洋面对面难道就这么难吗/谭雅丹等风来/陆泓舟手工/皇甫思卿另一条路/谭雅丹初心/白雨浓雪夜启示录/白雨浓话题五:感悟自然王老师的导读例文春夏的呼吸/谷 昊春天门口留下来的那两株花/方雷豪沉默的秋/王一童雨/陈 鹏灵与山/段浩天如水的人生/徐敬涵话题六:别样风景王老师的导读例文战争过后下了场雨/刘玥辰刺杀/王一童鱼/白雨浓灰鲸/陆泓舟这个世界为什么不需要超人/高泽凡中国式过马路/徐敬涵汝与花/刘嘉因《断背山》观后/于 果游汉唐故址记/刘涵钊我俩的晚餐/黄若秋致谢【前言】倾听成长的声音这本小书是王迪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也是一群初中孩子心灵成长的记录。真正的写作是心灵的表达,是用真诚的眼睛和美好的心灵去挖掘生活,感受世界。我们希望写作能成为孩子们与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并在不断的观察、沟通、交流、表达中获得人格的成长和心灵的安顿。王迪老师说:“一个写作者必定先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甚至是敏感的人,他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他应该对世间万物有孩子一样的好奇心,或者我们可以说成他应该是一个有爱的人,一个可爱的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启发内在的觉醒,培育美好的心灵。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被作为青春的记忆储存,而在未来不可预知的某一刻被突然提取。每一个生动的课堂,每一次入心的交谈,每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每一场精彩难忘的活动,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构成生命中的霓虹,跳跃于孩子们单纯美好的文字之中。孩子们的真挚的情感也便在与人、与事、与书籍的互动体验中不断丰富、成熟,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精神大厦、内在世界。成为心灵的港湾,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则是学校教育最珍贵的人生馈赠。倾听成长的声音,无论是临场发挥的考场作文,还是天马行空的随心而写,都是孩子们对生活的积累和抒发,对美的思考和表达,对人生命题的感悟与梳理。我们惊讶于他们的单纯与深刻,青涩的行为与热情的思考。从这些短小篇章的写作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颗敏感、热情、有爱的少年之心,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那份爱生命、爱生活、爱自然的真实与炽烈。这也正是我们想要告诉孩子们的,写你所见,写你所想,写真实的你,写真诚的文章。孩子们眼里的北京四中,孩子们记忆中的四中生活,这些都让我们做校长做老师的备感感动与惶恐。那些美好的小小的生命,无比信任地将他们人生中最难忘、最宝贵的一段旅程与我们紧紧相联,共欢乐、共苦恼、共成长,我们要以怎样的回应才能不负这最纯洁无瑕的师生情。愿你爱上写作,为心灵而写,为成长而写,享受写作带来的幸福!北京四中初中部校长常菁【试读章节】王老师的作文课第七讲 修辞的运用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指的就是一个作家联想、想象的能力,这几乎是创造力的根本。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写作者所用的修辞中看出来。当然,有些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不靠想象力的施展,而是凭对情感流动的把握,比如梁实秋晚年的《槐园梦忆》。然而洗尽铅华,并非没有铅华,只是经历一个内化的过程,联想与想象变成了若干事实之间的藤蔓而已。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一、比喻美妙的譬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语文教材中,比喻句俯拾即是,但有一些并不容易理解,我们试举几例:例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袁宏道《满井游记》)这是一个明喻,难点在于把握本体和喻体。第一句是把湖水刚刚解冻的形态、色泽比喻成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第二句是把山峦雪后的形态、色泽比喻成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例2.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梁衡《夏感》)这个长句比较复杂。到“沸腾一样”为止,前面两句形成一个明喻句,难点在于“好像”的主语是什么。应当是时令逐渐进入夏天时紧张、热烈、急切的氛围。后面两句话一个“长成”、一个“凝成”显然是暗喻。暗喻就是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我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第二个句子:“淡淡绿烟”到“黛色长墙”,从颜色到质地都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由轻变重,由疏转密,用“凝成”非常恰当,也很直接,是一个成功的暗喻句。例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摩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这个长句兼有三个比喻形式,除却刚才讲到的两种,还有借喻,即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为什么要把紫藤萝花比成帆船呢?除却形似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和紫藤萝瀑布相照应,和生命的长河相照应,和作者要歌颂生命的流动性、变化性、前进性相照应。此时比喻已经完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领悟融为一体了,也自然会出现多种比喻共存、过渡的形式。回答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比喻句要“恰当”表现主题的理解。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因此拟人用得好,不仅是语言的功底好,也不仅仅是联想与想象丰富,更重要的是内心有情,对山山水水有所热爱,甚至是爱怜。唯有此才能看得出它们的情致,才能听得懂它们的语言。读读这段诗歌中的拟人句,看你能领会它的精妙之处吗?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荔枝花原本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那嫩黄或是嫩白的雄蕊说不定在一只蜜蜂眼里是无比可爱的;在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眼里,它的伞状花絮说不定是美妙的几何体;然而在戴望舒的眼里却是“寂寞地憔悴”着,连蜜蜂也无暇光顾,正如没有渔船光顾的南海一样。怎么了?因为我们的祖国大地正在经受炮火的洗礼。拟人句也是要与通篇情感一致才最为动人。去读读全诗吧!三、夸张在《列夫•托尔斯泰》一课的后面,教材编者为我们作了这样的注脚: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者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在对托尔斯泰目光的描写时,茨威格形容它“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面对这样的目光你也要不寒而栗了吧!还有的文学作品,在整体上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一个人中举后就真的会发疯吗?有可能,也可能是作者为了表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戕害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夸张,以达到讽刺的效果。不过,这已不仅仅是局部的修辞,而上升到文章写法的高度了。四、反语反语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词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其效果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能更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情感。由于特殊的写作年代,鲁迅先生特别爱用、善用反语。如: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文中的“标致”,实则是不标致,不仅不标致,可说是丑态毕露,是在国家丧权辱国之际的另一种丧失国格。再看一个大文豪雨果的例子: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筐。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看到这些加点的反语,我们似乎能够看到雨果在面对人类的巨大文化财富被践踏时无比的痛心以及对侵略者毫不留情的讽刺与诘责。令敌人读后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这正是反语的力量。五、反复反复分为两种,一种是连续反复,即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第二种是间隔反复,即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大抵所有同学入初中后都会学到朱自清先生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请轻轻地念出“盼望着,盼望着”六个字,反复念,你是否想到了自己渴望春天到来的心情,是否慨叹朱自清的生花妙笔?但要说反复用得最多的,还是在诗文当中。反复咏叹可以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又回环起伏,充满音乐美。比如收录在八年级下册的《雷电颂》,这篇课文出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一部分出自最后一幕,是屈原在饱受误解之后向上天的呼告,感情非常激烈,带有诗歌的色彩。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深呼吸,打开你所有的肺泡,用尽你所有的力气,朗读这段文字,你就能感受到一颗火球般炽热的灵魂,你就能感受到他扫荡一切黑暗的勇气,召唤所有光明的锐气,你会觉得单单是语言就拥有披荆斩棘的力量!修辞方法还有很多,余不一一,同学们要在阅读时善加领会,在写作时有意识运用,有一天你一定会为自己表达的精准、生动而感到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