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奥·卜劳恩,1934~1937年,纳粹政府统治下的德国经济萧条,硝烟弥漫,处在一片黑暗之中。正值此时,一部连环漫画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和感动,之后更是成为漫画中的经典。这部伟大的作品就是《父与子》,而它的作者正是德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埃·奥·卜劳恩(E.O.Plauen),原名埃里西·奥赛尔(Erich Ohser),1903年3月18日出生在德国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907年,又随家人一同迁居到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少年时代的奥塞尔学过钳工,后来进入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学习深造。在学院6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仅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而且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和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1926年,完成学业的奥塞尔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画家,曾给《新莱比锡报》《横断面》《前进》《诙谐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作画。1930年10月18日,奥塞尔和同学玛丽加尔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婚礼,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出生。《父与子》中的父子俩就是作者本人和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1934年,奥塞尔接受《柏林画报》的邀请,开始了专栏漫画《父与子》的创作。由于他过去有过所谓的政治问题,于是改用笔名埃·奥·卜劳恩发表作品,这个笔名是由他姓名的**个字母以及他童年时期生活过的城市卜劳恩构成的。《父与子》一经问世,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卜劳恩也因此一举成名。1937年,连载了三年的《父与子》告别了喜爱它的读者们,卜劳恩也开始为寻找工作到处奔波。他憧憬未来,却又被现实的苦闷所笼罩。他十分憎恨纳粹分子和法西斯主义,生性耿直的他毫不掩饰这一点,不但以漫画作为讽刺,而且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当局政府和官员进行嘲讽。1944年,因为说了几句咒骂希特勒和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话,卜劳恩和朋友被邻居告发,并被指控犯“反国家言论罪”而被捕。纳粹的“人民法庭”判处卜劳恩死刑。开庭前夕,卜劳恩在狱中自杀。卜劳恩在遗书中承担了全部指控,想以此为朋友开脱。在给妻子的诀别信中,卜劳恩这样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哺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卜劳恩这位幽默巨匠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非凡,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和精神上的财富。他的作品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他的正直和勇敢将永远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