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论
第2章 考察的意义和目标
2.1 考察的背景和意义
2.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简要历史回顾
2.3 考察海区概况
2.4 考察目标
第3章 考察的主要任务
3.1 考察航次及考察重大事件介绍
3.1.1 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
3.1.2 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
3.1.3 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
3.1.4 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
3.2 考察路线、区域、断面及站位
3.2.1 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
3.2.2 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
3.2.3 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
3.2.4 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
3.3 考察内容
3.4 考察设备
3.4.1 重点海域断面调查设备
3.4.2 走航观测设备
3.4.3 定点长期观测设备
3.5 考察人员及分工
3.6 考察完成工作量
第4章 考察获得的主要数据
4.1 数据获取的方式
4.1.1 重点海域断面调查
4.1.2 南大洋走航断面调查
4.1.3 定点长期观测
4.2 获得的主要数据
4.3 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
4.3.1 质量控制总体方案
4.3.2 质量保障实施方案
4.4 数据评价情况
4.4.1 SBE 91lplus CTD(数据情况)
4.4.2 LADCP数据情况
4.4.3 走航ADCP
4.4.4 湍流观测
4.4.5 抛弃式温-盐-深数据(XBT/XCTD)
第5章 考察的主要分析与评价
5.1 南极周边物理海洋数据分析
5.1.1 普里兹湾海域
5.1.2 南极半岛海域
5.1.3 南大洋走航断面
5.2 南极周边海洋气象数据分析
5.2.1 普里兹湾海域
5.2.2 南极半岛海域
5.2.3 南大洋走航断面
5.3 南极周边海域海冰数据分析
5.3.1 普里兹湾海域
5.3.2 南极半岛海域
5.4 历史数据的累积分析
5.4.1 南极底层水的变化趋势分析
5.4.2 亚南极模态水的变化趋势分析
5.4.3 南极绕极流特征分析
5.4.4 南半球环状模的变化趋势对CO,源汇的影响
5.4.5 普里兹湾海域水团分析
5.4.6 普里兹湾环流特征分析
5.4.7 南北半球大气成分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5.4.8 冰基海豹CTD标记观测分析
5.4.9 海表温盐数据分析
5.4.10 第30次南极考察国际救援期间的气象情况分析
5.4.11 普里兹湾混合方面的研究
5.4.12 基于专项资料正在进行的其他研究
第6章 考察获得的主要经验与建议
6.1 考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亮点总结
6.2 对专项的作用
6.3 考察获得的主要成功经验
6.4 考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5 对未来科学考察的建议
附件
附件1 考察区域及站位图
附件2 考察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附件3 承担单位及主要人员一览表
附件4 考察工作量统计表
附件5 物理海洋学考察数据一览表
附件6 考察要素图件一览表
附件7 论文、专著等公开出版物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