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1章 绪论\t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t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t4
1.2.1 单蠕虫传播模型\t5
1.2.2 蠕虫交互传播模型\t7
1.2.3 移动良性蠕虫的研究现状\t9
1.2.4 蠕虫检测、防御、修复机制的研究现状\t9
1.3 内容安排\t11
第2章 AH-SIBV双蠕虫交互模型与动力学分析\t14
2.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15
2.2 AH-SIBV模型的建立\t16
2.3 AH-SIBV模型的基本再生数\t18
2.4 AH-SIBV模型双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t20
2.4.1 无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进稳定性\t20
2.4.2 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进稳定性\t21
2.4.3 有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进稳定性\t22
2.4.4 有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进稳定性\t23
2.5 仿真分析\t24
2.6 本章小结\t28
第3章 基于可移动设备的双蠕虫交互模型与动力学分析\t29
3.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29
3.2 SIBVRSRI模型的建立\t31
3.3 SIBVRSRI模型的基本再生数\t33
3.4 SIBVRSRI模型的稳定性分析\t35
3.4.1 无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进稳定性\t35
3.4.2 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进稳定性\t37
3.5 仿真分析\t38
3.6 本章小结\t42
第4章 异质无线网络中双蠕虫交互模型的动力学分析\t43
4.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43
4.2 三类蠕虫传播模型的建立\t45
4.2.1 基于一般免疫策略的 模型\t45
4.2.2 基于良性蠕虫免疫策略的 模型\t46
4.2.3 基于目标免疫策略的 模型\t47
4.3 三类蠕虫传播模型的动力学分析\t48
4.3.1 模型的全局稳定性证明\t48
4.3.2 模型的全局稳定性证明\t50
4.3.3 基于目标免疫策略的 模型中蠕虫的基本再生数\t52
4.4 蠕虫传播的最终规模\t52
4.4.1 模型下蠕虫传播的最终规模\t52
4.4.2 综合免疫策略下蠕虫传播的最终规模\t55
4.5 仿真分析\t56
4.6 本章小结\t60
第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N蠕虫模型传播研究\t61
5.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61
5.2 N蠕虫交互传播模型\t62
5.3 模型分析\t65
5.4 仿真分析\t67
5.5 本章小结\t70
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交互动力学研究\t71
6.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71
6.2 节点交互传播模型\t72
6.3 模型分析\t79
6.3.1 移动节点模型平衡点存在性分析\t79
6.3.2 移动节点模型平衡点稳定性分析\t82
6.3.3 固定节点模型平衡点存在性及稳定性分析\t86
6.3.4 蠕虫控制方针的制定\t89
6.4 数值仿真\t89
6.5 本章小结\t94
第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变异蠕虫传播研究\t96
7.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96
7.2 变异蠕虫传播模型\t97
7.3 数值仿真与分析\t100
7.4 本章小结\t102
第8章 基于SIR的移动蠕虫传播控制机制\t103
8.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104
8.2 移动蠕虫传播模型\t105
8.3 移动良性蠕虫模型的传播特性分析\t108
8.3.1 模型稳定性分析\t108
8.3.2 移动蠕虫传播控制分析\t109
8.4 数值仿真分析\t110
8.5 本章小结\t115
第9章 基于双阶段的移动良性蠕虫修复机制\t117
9.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117
9.1.1 移动网络安全现状分析\t118
9.1.2 移动蠕虫传播研究现状\t119
9.2 基于双阶段的移动良性蠕虫传播模型\t119
9.3 模型状态分析\t126
9.4 数值仿真分析\t128
9.4.1 模型的有效性\t128
9.4.2 状态分析\t133
9.5 本章小结\t136
第10章 移动社交网络良性蠕虫修复控制机制\t137
10.1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t137
10.1.1 移动社交应用安全\t137
10.1.2 移动良性蠕虫设计原理\t138
10.1.3 基于图划分的修复策略\t140
10.2 移动社交网络良性蠕虫修复控制模型\t142
10.3 基于K-means的图划分算法\t145
10.4 模型仿真和分析\t146
10.4.1 仿真设置\t147
10.4.2 划分效果与算法效率分析\t147
10.5 本章小结\t152
参考文献\t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