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世界经济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年度报告)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年度报告)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年度报告)

定 价:¥98.00

作 者: 潘家华 等 译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197516 出版时间: 2017-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2015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一方面,全球贫困、不平等问题依然凸出,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等挑战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在2015年9月,世界领导人齐聚联合国纽约总部召开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个新议程赋予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跟进和评估的作用。“里约+20”峰会以后,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取代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为联合国领导全球可持续发展政治进程的主要平台,而《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是高级别政治论坛跟进和评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目标是将加强科学与政策的衔接,成为帮助决策者促进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以实证为基础的工具。因此,《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采用文献评估模式,围绕具有政策相关性的可持续发展议题进行汇总评估;报告具有全球视角,考虑了联合国五大区域的不同情况,并针对重点区域和特殊类型国家开展专门研究。

作者简介

  潘家华,1957年生于湖北枝江,1978年至1982年在华中农学院学习,1982年至1985年北京林学院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3年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博士研究生。1985年至1988年湖北省社科院长江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副所长。现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图书目录

执行摘要(1)
一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政策互联(1)
二 互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系统:协同与跨领域
问题(5)
三 数据和监测(7)
四 识别新兴议题:科学在制定政策中的关键作用(9)
引言(1)
第一章 科学与政策互联(3)
第一节 引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政策互联(3)
一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进展(4)
二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政策互联(SPI) (5)
第二节 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为加强SPI可能发挥的作用:
来自科学家和发展问题专家的意见(11)
一 重视趋势并提供相关政策分析(15)
二 提供一个科学与政策对话的平台(19)
三 为论坛的议程设置职能助力(25)
四 专家补充建议(28)
第三节 结论(29)
第二章 综合视角审视可持续发展目标(3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科学界提出的综合意见(32)
一 联合国对关联性和协同方法的认知(32)
二 可持续发展科学和一体化(33)
三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34)
四 来自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
理事会(ISSC)的建议(36)
五 ICSU/ISSC建议制定一个总体目标(37)
六 ICSU/ISSC建议设置协同指标兼顾多元目标(38)
七 ICSU/ISSC建议创建实现发展的可行路径(38)
八 科学家对复杂系统的综合观点及全球风险(39)
九 政治及科学领域对包含互联目标和指标的SDG网络的
综合观点(41)
第二节 国际评估报告对SDG的综合观点(43)
一 基于主题范畴的分类(44)
二 国际评估报告对SDG涵盖内容的讨论(46)
第三节 综合评估SDG的全球情景模型(47)
一 2012年“里约+20”可持续发展情景(53)
二 全球情景模型中SDG的覆盖范围(53)
三 对SDG之间关联的覆盖情况(59)
第四节 结论(60)
第三章 大洋、近海及海洋资源与人类福祉的关联安全(62)
第一节 关联问题:大洋、近海及海洋资源和人类福祉(66)
第二节 重大威胁对大洋、近海及海洋资源与人类福祉关联
关系的影响(72)
第三节 案例研究———用一体化方法处理关联问题的必要性(81)
第四节 探索维系大洋、近海及海洋资源和人类福祉关联
安全的一体化方法(86)
附件1 表3-1、表3-3、表3-4的扩展版(89)
第四章 减轻灾害风险: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跨领域议题(90)
第一节 两个全球目标框架(90)
第二节 相互联系———减轻灾害风险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
跨领域议题(91)
第三节 衡量工作进展———目标115 (101)
一 全球和国家层面的目标设置和不同风险概况(102)
二 损失核算的重要性(104)
三 基准线设置和风险评估:优势和挑战(112)
四 测量受影响的人数(119)
第四节 新测量方案(122)
一 防灾备灾和早期预警(122)
二 影响与应对(124)
三 缓解、风险和脆弱性模型(126)
四 挑战(128)
第五节 结论(128)
附件1 减轻灾害风险(DRR)目标开放工作组(OWG)相关的
建议(129)
第五章 经济增长、具有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工业发展和可持续
消费与生产(131)
第一节 导言(131)
一 后2015年发展议程目标与发展挑战概述(131)
二 近几十年来对于产业政策在发展中扮演角色的思考的
演变(134)
第二节 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136)
一 发展制造业:经济增长、持续的技术变革和世界
贸易(136)
二 产业体系转型———提高资源产业、农业和服务业的
附加值(141)
三 基础设施、产业和增长(143)
四 促进结构转型的产业政策: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
政策领域(143)
第三节 工业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包容性、生产性就业和
教育政策(148)
一 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工业化(148)
二 包容性发展下就业数量与质量的提高(152)
三 产业转型、包容性增长的教育政策(153)
第四节 与工业化相关的可持续消费和生产(154)
一 可持续工业体系和新消费模式(154)
二 国家治理中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SCP)———通过SCP
驱动的结构转型政策和计划(155)
第五节 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政策———政策协调、
权衡管理和双赢的解决方案(158)
一 产业政策面临的挑战(158)
第六节 结束语(161)
技术说明(161)
一 发展阶段(161)
二 市场失灵理论(162)
三 结构性协调问题(162)
四 系统性失灵与挑战(163)
五 对发展中国家结构转型轨迹的基本经验规律的
描述(163)
第六章 情况特殊的国家(165)
第一节 引言(165)
一 背景介绍(165)
二 三组国家及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相关国际
承诺(166)
三 与三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的出版物(169)
四 现存的科学与政策互联点(170)
五 研发投资及其发展(172)
第二节 最不发达国家(172)
一 《伊斯坦布尔行动计划》(172)
二 《伊斯坦布尔行动计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173)
三 最不发达国家(LDCs)的相关出版物(174)
四 最不发达国家(LDCs)的科学政策互联(174)
第三节 内陆发展中国家(179)
一 历史概述(179)
二 维也纳行动纲领与拟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及
指标(181)
三 与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相关的出版物(182)
四 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的科学、技术与创新(183)
五 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的研发投资(184)
第四节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185)
一 科学与技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的优先
发展领域(185)
二 萨摩亚(SAMOA) (185)
三 萨摩亚(SAMOA)与SDG (185)
四 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相关的出版物(186)
五 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相关的国际科研成果(187)
六 SIDS区域和政府机构的研究和数据(188)
七 SIDS的科学与政策互联点(190)
第五节 数据缺口(192)
第六节 结论(194)
附件1 (196)
附件2 出版物清单(203)
第七章 政策制定者应关心的科学问题(211)
第一节 前言(211)
第二节 给政策制定者的开源意见获取科学摘要(213)
一 公开征集(215)
二 本报告采纳的187份科学摘要(216)
第三节 所提交的科学摘要中的亮点(221)
一 消除贫困(221)
二 农业、饥饿和粮食安全(222)
三 健康(223)
四 教育(223)
五 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224)
六 水和卫生设备(224)
七 能源(225)
八 经济增长和就业(226)
九 工业化和基础设施(227)
十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SCP) (227)
十一 城市和人居环境(228)
十二 气候变化(229)
十三 海洋(230)
十四 陆地生物多样性(231)
十五 和平、包容性社会、正义和体制(233)
十六 实施方法和全球伙伴关系(233)
十七 中文摘要(234)
第四节 学术期刊中精选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亮点(235)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中的大数据应用(240)
第六节 联合国关于识别新兴议题的机制(251)
第七节 科学和政策之间的时滞问题(254)
一 臭氧层(257)
二 含铅汽油(257)
三 气候变化(260)
四 影响科学—政策时滞效应的因素(261)
五 科学研究对非洲人道主义部门政策的介入(263)
第八节 结论(264)
附注(265)
第八章 监测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新数据方法
———以非洲为例(270)
第一节 数据收集新技术(271)
一 通过移动装置面对面收集数据(271)
二 通过手机、短信和互联网收集数据(273)
第二节 探索大数据(279)
一 手机数据、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搜索(279)
二 卫星数据(283)
第三节 整合数据的新方法(284)
一 整合多个数据源(284)
二 地理信息集成(288)
三 气候信息集成(292)
四 综合环境经济核算(295)
第四节 共享数据的创新手段(296)
第五节 改进数据—政策交互方式(300)
第六节 在非洲扩大创新:前路漫漫(302)
第九章 结论(307)
第一节 科学与政策的对接和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307)
第二节 关联与实施(309)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数据(310)
第四节 进展监测(311)
第五节 未来之路(311)
缩略语列表(31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