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礼,男,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轻化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测色与计算机配色及染整工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从教以来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测色与计算机配色》,纺织品《染色》《印花》《染色物理化学》等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测色与计算机配色和纺织品泡沫染整加工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目录】第一章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1)第一节 光与色(1) 一、光(1) 二、光的色散(2) 三、物体的颜色(3) 四、人的视觉系统(7)第二节 颜色的分类和特征(10) 一、颜色的分类(10) 二、颜色的特征(11)第三节 颜色的混合(13) 一、加法混色(13) 二、减法混色(14)复习指导(15)习题(16) 第二章 CIEXYZ表色系统(17)第一节 CIE1931—RGB表色系统(17) 一、颜色匹配实验(17) 二、RGB表色系统的提出(18) 三、色度坐标(19) 四、CIE1931—RGB表色系统(20)第二节 CIE1931—XYZ表色系统(22) 一、CIE1931—RGB表色系统向CIE1931—XYZ表色系统的转换(23) 二、CIE1931—XYZ表色系统色度坐标(24) 三、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25)第三节 CIE1964—XYZ补充色度学系统(29)第四节 色度的计算方法(35) 一、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36) 二、三刺激值X、Y、Z和色度坐标x、y的计算(37) 三、主波长和色纯度的计算(42)复习指导(46)习题(47) 第三章 色差及色差计算(48)第一节 均匀颜色空间与色差计算(49) 一、CIE1976La(CIELAB)色差式(50) 二、CMC(l∶c)色差式(54) 三、CIE94色差式(58) 四、ISO色差式(59) 五、ANLAB色差式(61) 六、JPC79色差式(62) 七、FMCII色差式(63) 八、CIE1976LUV色差式(64) 九、亨特色差式(65)第二节 色差单位(65) 一、色差与视觉的关系(65) 二、色差单位的演变(66)第三节 色差计算的实际意义(66) 一、用于染整加工过程中的生产质量管理(67) 二、用于染整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67)复习指导(71)习题(71) 第四章 白度的测量(72)第一节 概述(72) 一、荧光样品的分光测色(72) 二、白度的评价方法(74)第二节 白度计算公式(74) 一、以理想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白度计算公式(74) 二、以试样的反射率为基础导出的白度计算公式(80)复习指导(83)习题(83) 第五章 颜色的测量方法与常用测色仪器(84)第一节 颜色测量方法的分类(84) 一、目视对比测色法(85) 二、光电积分测色法(85) 三、分光光度测色法(86) 四、在线分光测色法(86) 五、数码摄像测色法(87)第二节 接触式颜色测量及常用仪器(88) 一、接触式颜色测量的方法(88) 二、接触式颜色测量的测色条件(90) 三、接触式颜色测量常用仪器(91)第三节 非接触式颜色测量及常用仪器(106) 一、非接触颜色测量和在线颜色测量的优势(106) 二、Digi Eye数码摄像测色系统简介(107)复习指导(110)习题(111) 第六章 孟塞尔表色系统及其新标系统(112)第一节 孟塞尔表色系统(112) 一、孟塞尔表色系统与CIEXYZ表色系统的区别(112) 二、孟塞尔表色系统的构成(113) 三、孟塞尔标号及其表示方法(115)第二节 孟塞尔新标系统(116) 一、孟塞尔明度(116) 二、孟塞尔色相和彩度(117) 三、CIE1931—XYZ表色系统与孟塞尔颜色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119) 四、孟塞尔新标系统的用途(125)复习指导(126)习题(126) 第七章 染色物的表面色深(127)第一节 概述(127) 一、影响深色深度的因素(127) 二、染色牢度与染色深度的关系(127)第二节 常见的表面色深计算公式(129) 一、库贝尔卡—蒙克函数(129) 二、雷布—科奇(Rae—Koch)公式(131) 三、寺主一成式(133) 四、高尔(Gall)式(133) 五、加莱兰特(Galand)式(135) 六、戈德拉夫(Godlove)公式(136)复习指导(137)习题(137) 第八章 条件等色及其评价方法(138)第一节 条件等色的分类(138) 一、照明体条件等色(139) 二、标准色度观察者条件等色(141)第二节 条件等色的评价方法(143) 一、条件等色指数的应用(143) 二、条件等色指数的校正(145)复习指导(148)习题(148) 第九章 计算机配色(150)第一节 计算机配色方式(150) 一、色号归档检索(150) 二、反射光谱匹配(151) 三、三刺激匹配(151)第二节 计算机配色理论(151) 一、计算机配色的理论基础(151) 二、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153)第三节 计算机配色的实施步骤(155) 一、测色与配色软件数据库中已存的资料(155) 二、需要输入计算机内的资料(156) 三、计算机配方的计算(159) 四、打印出配方结果(166) 五、小样染色(166) 六、配方修正(166) 七、校正后的新配方染色(169)第四节 其他情况的计算机配色(169) 一、含荧光色样的计算机配色(169) 二、混纺织物的计算机配色(170) 三、其他织物的计算机配色(171)第五节 精明配色(171) 一、传统配色一次成功率低的原因(171) 二、精明配色方法(172)复习指导(173)习题(174) 第十章 颜色信息管理(175)第一节 颜色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175) 一、设备相关的颜色和设备无关的颜色(175) 二、ICC国际色彩联盟(176) 三、颜色管理原理(177) 四、颜色管理的过程(178)第二节 颜色信息管理系统在纺织和服装行业中的应用(179) 一、颜色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179) 二、颜色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的实际步骤(182)复习指导(193)习题(194) 参考文献(196) 附 录(198)附录一 CIEXYZ系统权重分布系数(198)附录二 X、Y、Z与VX、VY、VZ的关系(204)附录三 CIE1931色度图标准照明体A、B、C、D、E恒定主波长线的斜率(215)附录四 高尔式计算标准深度有关参数表(C照明体,2°视场) (226) 习题答案(228)【前言】本书从第2版发行至今已经过去近十年,其间受到了兄弟院校师生和相关公司的好评,编者深感欣慰。过去的十年,无论是颜色测量方法,还是颜色测量仪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更新,就显得非常紧迫。在这次修订中,一方面增加了近十年在颜色测量方面的新的进展,删掉了一些在实际中少有应用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在某些章节前增加了延伸阅读的标识,以方便广大读者阅读。主要增加的内容如下: 1.带有荧光材料的织物的白度评价。以往在概念上不够清晰,所以得到的测试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重现性也比较差。这次修订对这类织物在测试方法、测试的仪器以及测试中的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希望对白色样品进行白度评价时,能得到更加令人满意的结果。2.增加了这些年才逐渐成熟的所谓的无接触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拉链、纽扣等具有凹凸不平表面样品的测量。因为这类样品,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不能测量的。另外,这种测量方法也很好地解决了某些小面积印花样品的测量问题。此外,对于粉状样品和某些液体样品,也可以方便地用无接触设备进行测量。这些都是常规方法无法测量的样品。无接触测量方法,其解析、评价颜色的原理与常规方法不同,是更接近人类通过目测,对颜色进行评价的测色方法。在新增加的内容中,白度评价部分由董振礼编写,无接触测量部分由郑宝海编写,各章的习题及相应的答案,由刘建勇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恭请广大读者指正。编 者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