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邦椿,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0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名誉所长、辽宁省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曾任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985工程首席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先后曾任东北工学院机械二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长江学者”奖励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机械工程学报》等多种杂志编委,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等。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讲授“机械振动学”等课程。除培养本科生外,截至2015年末,已培养122名硕士研究生、90名博士研究生和16名博士后,指导国外访问学者2名,为我国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研方面,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973计划、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数十项。开辟了几个重要学术方向,撰写出版了《振动利用工程》、《工程非线性振动》,均为国际上该领域第一部专著。他和课题组同事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180多篇,被SCI、EI和ISTP检索的近260篇,被引用3000余次。他完成了诸多理论和技术创新,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撰写及参与的著作、教材及手册共有70部,作为第一作者的有55部。两部著作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主编的《机械设计手册》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他获国际奖2项,国家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奖20余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2012年被授予全国振动利用工程研究领域的“终身成就奖”。他曾访问36个国家,多次应邀去德国、日本等国讲学,参加在美国、英国等20余个国家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70余篇,多次应邀做大会报告,4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担任会议主席。他曾是中共东北工学院和东北大学三届党委委员,多次获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我国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的简历及科研成果已载入《世界名人录》和国内的多种名人辞典中。马辉,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书第一作者。1978年9月生于河北省安平县,2007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留校任讲师,2015年晋升为教授。2008年8月~2011年3月,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做访问学者,合作导师郎自强教授;2010年获辽宁省优秀博士后,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东北大学首批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曙光学者”。应邀担任《声学与振动》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tating Machinery特邀编辑、机械工程学会和振动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并担任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机械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32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主要从事旋转机械动力学方面研究,为东北大学闻邦椿院士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主要成员之一。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的耦合碰摩故障机理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50805019)、航空发动机旋转叶片-涂层机匣碰摩机理及动力学特性研究(U143310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基本科研项目和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1项;同时参加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和863计划项目。参与撰写著作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