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言“现代前夜”的大上海都市 一、鲍立克、现代派与大上海都市计划 二、本书框架
第一章 左派建筑师:鲍立克在德国的专业教育与实践(1903—1933)
一、20 世纪初的德国与现代运动
(一) 包豪斯和现代主义运动
(二) 现代城市规划在德国的发展
二、现代艺术和设计教育
(一) 德累斯顿工大的学院派建筑学基础( 1923—1925)
(二) 短暂却丰富的包豪斯经历(1925—1926)
(三) 柏林工大的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教育(1926—1927)
三、短暂的战前德国的建筑师生涯(1927—1933)
(一) 格罗皮乌斯的合作者(1927—1930)
(二) 独立建筑师(1930—1933)
四、逃离柏林 第二章室内设计师、自由撰稿人与大学教师:战乱中的流亡与设计(1933—1945)
一、海上流亡之路 二、一个德国人在孤岛上海/ 055
(一) 时代公司与犹太大亨(1933—1935)
(二) 战火下的“新时代”(1936—1944)
(三) 无国籍者的舞台 (四) 发出“中国呼声”
三、日据时期的圣约翰大学与建筑工程系(1941—1945) / 081
(一) 光与真理
(二)“一个时代的特征集大成于其建筑” 第三章都市计划教授:鲍立克在约大的教学与设计实践(1945—1949)
一、约大的都市计划教学/ 098
(一) 鲍立克的都市计划讲义
(二) 鲍立克指导下的约大都市计划设计课
二、鲍立克事务所战后的室内和建筑设计/ 119
(一) 孙科公馆、姚宅和“锡而刻海”等
(二) 英士大学校园计划
(三) 火车站场设计
(四) 贾汪煤矿市镇计划 第四章市政计划家:鲍立克与大上海都市计划(1945—1949)
一、1945 年之前的“大上海计划”
二、“都市计划在中国之必要”—初稿(1945.10—1946.8)
(一) 设计组的建筑师们
(二) 总图初稿
(三) 上海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三、技术中坚—二稿以及二稿后的激烈讨论(1946.8—1948.8)/175
(一) 总图二稿
(二) 二稿编制间的争论
(三) 闸北西区重建计划
四、临危受命——战火声中的三稿(1948.8—1949.10) / 193
(一)“从速编制三稿”
(二) 三稿的主要内容
五、从初稿到三稿/ 200
(一) 现代城市空间组织——“邻里单位”“卫星市镇”和“疏散”理念的嫁接
(二) 现代道路交通体系——综合交通系统的引入
(三) 计划实施的路径——区划等方法和制度的探索 第五章国家建筑师:回归东德的鲍立克(1949—1979)
一、返乡
二、鲍立克在德国的第二个三十年
后记:鲍立克在上海的遗产
附录 鲍立克年表(至1949 年)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