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补虚类 1.百草之王——人参 2.补气固表——黄芪 3.补气健脾——白术 4.滋肾益精——山药 5.药中“国老”——甘草 6.大自然恩赐——蜂蜜 7.名贵强壮药——鹿茸 8.温肾壮阳——淫羊藿 9.补肾壮阳妙药——巴戟天 10.补肾强筋——杜仲 11.“沙漠人参”——肉苁蓉 12.补肾固精——菟丝子 13.补肾摄涎妙药——益智仁 14.益肾补肺上品——蛤蚧 15.养血圣品——当归 16.滋阴养血——熟地黄 17.补血止痛上品——白芍 18.滋阴补血——阿胶 19.美容乌发——何首乌 20.养阴化痰——南沙参 21.清补佳药——太子参 22.异域中药——西洋参 23.滋阴生津良药——北沙参 24.养阴润肺——百合 25.沿阶香草——麦冬 26.中华仙草——石斛 27.脾胃阴虚珍品——玉竹 28.上品药食——黄精 29.延年明目果——枸杞子 30.滋补肝肾——女贞子 31.养血生津佳果——桑椹 32.肺肾阴虚要药——天冬 33.健脾补气——党参 34.壮阳祛痹神药——仙茅 35.补肾益肺——冬虫夏草 36.延年神草——灵芝 37.通血活络——丹参 38.亦补亦涩——芡实 39.木本人参——刺五加 40.扶正固本——红景天 41.清热解毒——升麻 42.固精缩尿——覆盆子 43.血肉有情之药——紫河车 44.益气养血——大枣 45.药食妙品——莲子 46.中药“活化石”——白果 47.金疮圣药——三七 48.补血养肝——龙眼肉 49.补肾健脑——核桃仁 50.“南方人参”——绞股蓝 51.补肾益精佳品——沙苑子 52.补肺止血——白及 53.温补肾阳——锁阳 54.温补肾阳——补骨脂 55.清热泻火——龟甲 56.滋补肝阴——鳖甲 57.消食上品——山楂第二章 解表类 1.芳香通窍——白芷 2.散寒通窍——辛夷 3.和解表里——柴胡 4.疏风利咽——薄荷 5.解表退热——葛根第三章 清热类 1.下水益气——知母 2.清热生津——芦根 3.养阴润肺——竹叶 4.明目益寿——决明子 5.苦口良药——黄连 6.清热解毒——金银花 7.消痈散结——蒲公英 8.利湿散结——夏枯草 9.滋阴凉血良药——地黄 10.滋阴降火上品——玄参 11.活血散瘀——牡丹皮 12.清肝泻火——板蓝根 13.清肝泻火——菊花 14.清肝泻火——马齿苋 15.清热泻火——黄柏 16.清热泻火——黄芩 17.补血活血——赤芍 18.甜果之王——罗汉果 19.清热解毒——浙贝母 20.清热凉血——栀子第四章 利尿渗湿类 1.治痰主药——茯苓 2.利湿除痹——薏苡仁 3.清热利水——车前子 4.利湿退黄——茵陈 5.利水渗湿——猪苓 6.清热凉血——白茅根 7.解毒圣草——鱼腥草第五章 温里类 1.补火散寒的树皮——肉桂 2.燥湿温中——草果 3.化湿行气——豆蔻 4.奇卉仙果——佛手第六章 活血化瘀类 1.活血止痛——川芎 2.通经散瘀——牛膝 3.活血通经——王不留行 4.补骨佳品——骨碎补 5.补血活血——益母草 6.健脾散瘀——沙棘第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类 1.祛湿降逆——法半夏 2.清肺止咳——川贝母 3.利咽祛痰——桔梗 4.圣草名药——紫苏子第八章 收涩类 1.保肺滋肾——五味子 2.滋阴养肾——山莱萸 3.固肾涩精——金樱子第九章 祛风湿类 滋补肾阴——桑寄生第十章 平肝息风类 1.温补肝阳——天麻 2.固肾涩精——牡蛎 3.祛风消肿——刺五加附录 附一 常见食品性味功能简表 附二 中华老字号叶同仁发展谱 附三 叶氏同仁堂纪功碑 附四 叶同仁轶闻趣事 附五 鸣鹤古镇叶氏大宅门 附六 叶同仁“崇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