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篇
无法剪断的特殊情缘——陕西人与丝绸之路
第一卷(西周、秦国秦朝、西汉、新朝)
既心存大志又脚踏实地——周人从图商到灭商
巩固政权更是“任重而道远”——周公东征与制礼作乐
古代图变求强的成功范例——秦国商鞅变法透视
令人深思的历史玩笑——昙花一现秦帝国
高屋建瓴,都城范式——西汉定都关中及京师长安建设
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大转折——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
选用人才是治国者的头等大事——汉代的察举制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郑国渠与关中六渠
汉代文化建设的盛举——兴建太学、郡国学与校理群籍
巨擘开新天,伟业垂千秋——司马迁著《史记》
用尽机关始代汉,瞎胡折腾丢江山——王莽和他的“新”朝
第二卷(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政教合一的试验田——东汉五斗米道与汉中张鲁政权
问天下谁是英雄——南北朝关中政权更迭掠影
盛世帝都——隋唐两代经营长安城
治世接力跑——隋唐振兴之途知见录
万邦遵为天可汗——隋唐积极外交政策与长安国际性大都会的确立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周代唐,一代女皇的文治武功
泽被当时,功济异代——关中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管理
兼容并蓄——唐长安与外来文明
盛世之痛——安史之乱击碎长安盛世
科举文化中的陕西元素——唐代进士科面面观
得“道”多助——隋唐时期秦岭古道与关中交通
以史为鉴,究尽变通——唐代史馆和官修八史
专心致“志”——隋唐时期的地理名志:《元和郡县图志》和《两京新记》
寓“教”于乐——隋唐时期宗教中心与寺观文化
拥书自雄——隋唐宫廷藏书制度
生命重于千金——药王孙思邈与唐代医人群体
节日长安与长安风俗——隋唐关中节日风俗巡礼
胡风几万里,萧萧人长安——隋唐时期丝路影响下的长安胡风
不问功罪,只计有无——唐十八陵巡礼
第三卷(宋、元、明、清)
“关学”的创始人——横渠先生张载
攻守之间——宋夏三川口、永乐城之战
承前启后之作——宋敏求《长安志》
一门礼义——蓝田四吕
川陕之争——宋金富平、和尚原、饶风关之战
以夏变夷,立经陈纪——忽必烈汉法治关中
晨钟暮鼓——西安鼓楼与钟楼
午夜山崩地裂——关中大地震
文化传承的摇篮——关中书院的创办与陕西书院教育的发展
明末陕西农民大起义——从澄城民变到李自成起事
汉冢唐塔朱打圈——西安城墙
从此陕甘不一家——陕甘分治
河渠的嬗变——宋、元、明、清关中水利
关中名志甲天下——“关中八志”与《陕西通志》
第四卷(近、现代)
勇士忠臣的悲歌——鸦片战争与陕西
起义烽火遍三秦——太平军、捻军在陕西的活动
戊戌维新时的“南康北刘”——陕西维新领袖刘古愚
尚通去塞,鸠连京秦——陕籍京官与戊戌维新
味经书院及其刊书处——陕西戊戌维新运动的中心
慈禧西幸与“回銮新攻”——陕西近代化的契机
拉开北方各省革命起义的序幕——辛亥革命在陕西
护法靖国,反段倒陈——陕西靖国军
天灾、人祸与恶政——民国十八年陕西饥馑
陕西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陕西武装起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世纪30年代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三军会师,奠基西北——红军陕北会师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联合抗战序幕的拉开——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方针的确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
力挽狂澜,全面抗战——洛川会议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指导思想的确立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中共七大及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抗日和民主的模范区——陕甘宁边区
民国水利建设的模范——李仪祉与“关中八惠”
百年学府,历经沧桑——西北联大与陕西近代高等教育
迎接陕西新生——转战陕北与西安解放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