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六卷,主要以多重白话资源为切入视角,分别从词汇、音韵、句法三个层面来剖析中国新诗从清末到民初复杂的生成过程:中国新诗之所以为“新”,不仅在于它和古典诗歌形态拉开了距离,也在于它与传统白话诗歌之间既有承袭也有新变的辩证关系上。“清末民初”作为中国新诗生成的关键时段,充分酝酿了其赖以生存的多重白话资源,即:古典诗词的部分构词与语法形态;外语诗歌以及其翻译形态的语言结构与修辞方式;民间俗调歌谣里的方言与俗语。它们为新诗白话传统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促进其演变的丰富养分。而白话作为语言的一种分类方式,从语言学视角切入并进行体察会显得异常清晰。因此本书将诗歌研究与语言学知识相结合,分别从词汇系统、音韵体例、句法形态三个具体层面来对新诗的建构历程进行了阐释,从而有效呈现出中国新诗古今流变的复杂样态,也细致地揭示出诗歌演化背后丰厚的历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