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哮喘是对人类影响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加上诱发哮喘的慢性炎症因素无法根除,这种疾病每年为国家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亲朋带来的生活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也非常巨大。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普及和医疗水平提高,全国范围的哮喘早期诊断及治疗已有一定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同仁们也做了不懈的努力。如对符合国情的中国版哮喘指南的更新和推广,以及国内外信息交流的增加和基础、临床科研的合作,都促进了内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对哮喘的进一步认知,提高了诊疗水平。在这种环境下,我萌发了撰写一本关于当下哮喘热点话题的读物的想法,希望能为哮喘的诊治尽一份微薄之力,《哮喘沈华浩2016观点》也应运而生。在编写此书初期,我曾希望将此书写成老少皆宜的“人与自然”。但因医学知识的差异性,选择将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医务工作者作为此书的主要读者群。当然,此书中仍有部分章节,比如“特殊类型哮喘的发现与诊断”等,因涉及专业医学略少,在医生的指导下,或许也能让部分哮喘患者有所收获。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哮喘的发病趋势不容乐观;哮喘发病中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扑朔迷离——嗜酸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重塑——鸡乎,蛋乎;肺功能检查对哮喘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特殊类型哮喘的发现与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控制哮喘气道炎症有效的药物;重症哮喘的诊治新进展;支气管热成形术。正如书名《哮喘沈华浩2016观点》所说,这本书里所写的内容是我个人的观点,尽管有足够严谨的研究支持,“观点”终究是带有个人色彩的。因此建议读者切勿将本书中的个人经验完全照搬到临床实践,即使认可其内容的部分借鉴意义,也不应作为直接指导临床工作的思想。且中国大众经济能力、学识学历的不均一分布,要求医生在工作中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才能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错误。同时,本书中我只是关注了部分热点问题,而没有按照常规的“机制、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来对这个疾病设定框架,因此本书也不能作为教材。且随着医学的发展,本书中部分内容或与目前的医学教材存在一定差异,但相信无人能百分之百确定昨天和今天的阐释究竟谁更准确。因此对于医学生,则应更多立足于教科书。最后,尽管本书通过尽量客观的视角来针对哮喘的一些问题进行阐释,但我还是希望读者能够秉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想来合适地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取舍,并且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深入研究。由于时间所限,成书较为仓促,针对本书中的个人观点,如有疏漏偏颇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