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规模及其比重不断扩大,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一群体的主力军。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对于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会产生一系列影响,而粮食的生产和供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对于粮食生产投入产出要素及其技术效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代际劳动力转移是否会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造成一定冲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研究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粮食安全与培训新型农民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对辽宁省的调研,首先分析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第一代外出务工劳动力的代际差异。研究显示,新生代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3.55岁,总体上男性居多,未婚的比例为56.25%,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8年;男性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更倾向于成为技能工人,而女性则从事服务类工作;更倾向于县外省内的中长距离流动,务工所得主要用于自己消费。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新一代外出务工劳动力与第一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受教育程度和未婚比例均明显高于第一代外出务工劳动力;更倾向选择县外省内流动,而非第一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偏好的乡外县内或者跨省流动;选择成为技能工人,而不像第一代外出务工劳动力从事力工、零工这样的工作岗位;相比于第一代外出务工劳动力,汇款金额明显减少。《农村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将农户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农户,并从务农劳动力和土地规模两方面分析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并加大了女性务农劳动力的比重,但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影响更明显,而第1代劳动力转移对女性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增加作用更加显著。土地流转方面,水稻种植户的土地流转规模比非水稻种植户更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并非所有农户都对流转期限进行约定,有约定的期限一般在5年以下,签订书面协议的比例不算太高,村集体中介或者土地流转机构的介入程度较低,并没有发挥相关作用;无劳动力转移农户更倾向于土地转入行为,土地转出行为农户中所占比重更大的是第1代劳动力转移农户和第1代和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并存农户。进一步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村到镇上的距离对土地转入行为产生负向影响,而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农户土地转入行为的发生;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年人均收入水平、村到镇上的距离均与土地转出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务农劳动力总量对土地转出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