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耳穴的特性提出耳穴类型的六种分类法即相应部位穴位、五脏六腑的穴位、内分泌系统穴位、神经系统穴位、特定穴、耳背穴位和其他,并提出有点、区、沟、线、经等,这些穴位对耳穴定性诊断有特定意义,在治疗上有特异性。1999年在全美中医公会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了新耳背穴位图,其中有七个点、五个沟、四个区、上下两个三角区。2.耳穴功能上的归类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穴位特异性验证,把具有同类功能的有协同作用的耳穴组合在一起,组成46组配方,并作记忆口诀,便于记忆及临床应用,提高耳穴治疗效果。3.揭示耳廓与人体分布规律的关系学说应用这种关系学说对耳穴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有独特作用,以此穴位分布对应关系,在治疗上有加强治疗效果的作用。4.为耳穴诊断及治疗提出理论基础5.在耳穴诊断上综合系列诊断法一视、二触、三测听、四辨证。在耳穴诊断中,为不遗漏一个阳性反应点的变化,检测出人体的健康状况,笔者将150余个重要穴位构划成线及不同图形,根据人体生理学、解剖学及耳廓的病理形态进行探测。这种穴位构线法,既便于机体各脏腑器官系统检查,又便于诊断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