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1背景和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研究意义31.2国内外研究现状61.2.1国外研究现状61.2.2国内研究现状91.3研究目的与方法131.3.1研究目的131.3.2研究方法141.4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151.4.1基本思路151.4.2研究框架161.5创新与不足181.5.1主要创新点181.5.2存在的不足192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212.1相关概念界定212.1.1生态文明212.1.2低碳经济222.1.3环保产业242.1.4发展机制252.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环境保护思想302.2.1马克思的环境保护思想302.2.2恩格斯的环境保护思想342.2.3列宁的环境保护思想382.3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环境保护思想402.3.1毛泽东的环境保护思想412.3.2邓小平的环境保护思想422.3.3江泽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452.3.4胡锦涛的生态环境建设思想472.3.5习近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502.4西方学者的环保产业发展理论532.4.1外部性理论532.4.2环境公共物品理论552.4.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562.4.4产业组织理论582.4.5产业生命周期理论602.5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研究理论基础述评623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现状评析673.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673.1.1发展历程回顾673.1.2行业结构划分703.1.3产业发展成效713.2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状况733.2.1发展机制运作动力733.2.2发展机制运作结构773.2.3发展机制运作方式843.2.4发展机制运作特征883.3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效应913.3.1对水环境产生的效应913.3.2对大气环境产生的效应933.3.3对声环境产生的效应943.3.4对固体废弃物处置产生的效应954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974.1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74.1.1政府职能行使不当974.1.2法律法规执行力差994.1.3企业违法成本过低1024.1.4环保资金投入不足1044.1.5技术创新能力较弱1054.2环保产业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1064.2.1体制机制存在弊端1064.2.2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1074.2.3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1094.2.4投融资机制不健全1104.2.5企业技术创新乏力1114.3环保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134.3.1发展机遇1134.3.2面临的挑战1155美国、日本和德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运作状况及经验借鉴 1205.1美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1205.1.1美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1205.1.2美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特征1225.1.3美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效应1265.2日本环保产业发展机制1275.2.1日本环保产业发展概况1275.2.2日本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特征1295.2.3日本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效应1325.3德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1345.3.1德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1345.3.2德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特征1365.3.3德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效应1385.4“三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特征比较1395.4.1“三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特征的相同点分析1395.4.2“三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特征的不同点分析1405.5对中国发展环保产业的有益启示1405.5.1适时调整环境法规和产业政策1415.5.2重视发挥政府执法监督和公众参与作用1415.5.3充分运用市场手段1425.5.4拓宽投融资渠道1435.5.5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436完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1456.1重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1456.1.1重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1466.1.2重构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496.1.3模型的设立与验证1506.2强化环保产业政府规制的制度导向作用1616.2.1完善环境法律和制度体系1616.2.2强化环境执法监督机制1626.2.3制定环境综合服务业和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636.3完善环保产业发展市场运行机制1656.3.1健全环保市场监管制度1656.3.2通过严格执法激发市场需求1666.3.3开放环境综合服务业市场1676.4优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1676.4.1健全税收减免机制和排污收费制度1676.4.2完善政府经济激励政策1696.4.3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1706.5健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机制1726.5.1加快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1726.5.2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力度1726.5.3推动重点技术成果的研发转化和应用173结论175参考文献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