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凉山彝族民居的生成背景及建筑文化
1.1 凉山彝族概况
1.1.1 凉山彝族的源流
1.1.2 凉山彝族的定义
1.2 凉山彝族文化概述
1.2.1 凉山彝族的阶级制度
1.2.2 凉山彝族的家支制度
1.2.3 凉山彝族的宗教文化
1.3 凉山彝族建筑活动概述
1.3.1 凉山彝族建筑活动特征
1.3.2 凉山彝族建筑空间活动
1.3.3 凉山彝族建筑活动的主要载体
1.3.4 凉山彝族建筑活动总结
1.4 凉山彝族民居的历史演进过程
1.4.1 秦汉以前
1.4.2 东汉至魏晋时期
1.4.3 隋唐时期
1.4.4 明清至民国时期
1.4.5 改革开放以来
第2章 凉山彝族民居的划分与地域特色
2.1 凉山高寒地区的彝族民居特点
2.1.1 地形与气候特点
2.1.2 分布的民居建筑形式
2.2 凉山寒冷地区的彝族民居特点
2.2.1 地形与气候特点
2.2.2 分布的民居建筑形式
2.3 凉山温和湿润地区的彝族民居特点
2.3.1 地形与气候特点
2.3.2 分布的民居建筑形式
第3章 凉山彝族民居的选址与布局
3.1 村落环境
3.1.1 半山宜居
3.1.2 聚顶而立
3.1.3 山水交融
3.2 村落选址与朝向
3.2.1 偏南的主朝向
3.2.2 偏东的主朝向
3.2.3 村落选址小结
3.3 村落布局及空间序列
3.3.1 独立式布局
3.3.2 断裂式布局
3.3.3 竹茎竹节式布局
3.3.4 村落布局小结
3.4 村落的构成元素
3.4.1 构成要素——院落
3.4.2 院落的结构
3.4.3 村落的其他构成元素
第4章 凉山彝族民居的建筑类型及特点
4.1 竹瓦房
4.2 麻杆房
4.3 草房
4.4 瓦板房
4.4.1 生土墙瓦板房
4.4.2 生土木构瓦板房
4.4.3 井干式瓦板房
4.5 青瓦房
4.6 土掌房
4.6.1 全平屋面土掌房
4.6.2 局部草顶或瓦顶土掌房
第5章 凉山彝族民居的构造与营造技术
5.1 地基
5.1.1 天然地基
5.1.2 人工地基
5.2 大木作
5.2.1 柱
5.2.2 枋
5.2.3 屋架
5.2.4 门拱
5.3 墙壁
5.3.1 生土墙
5.3.2 木板墙
5.3.3 木椤墙
5.3.4 石砌墙
5.4 屋顶
5.4.1 坡屋顶
5.4.2 平屋顶
5.5 小木作
5.5.1 门
5.5.2 窗
5.5.3 家具
5.6 色彩与装饰
5.6.1 民居符号
5.6.2 民居色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