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思路
1.1 我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历程和借鉴
1.1.1 1966年邢台地震推动了群测群防工作的蓬勃发展
1.1.2 对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调整、整顿和提高
1.1.3 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1.1.4 专群结合、综合防御是我国防震减灾对策的特色
1.1.5 日本在群众性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
1.2 新时期的群测群防工作
1.2.1 新时期群测群防队伍应承担的任务
1.2.2 新时期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2.3 “三网一员”建设使群测群防工作重新焕发活力
1.2.4 群测群防也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1.3 扎实推进群测群防工作
1.3.1 明确群测群防工作组织管理的思路
1.3.2 为群测群防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保障措施
1.3.3 加强“三网二进一员”建设,推进群测群防工作
1.3.4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2 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宏观异常测报方面的作用
2.1 中国地震预报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2.1.1 中国地震预报工作的探索和发展历程
2.1.2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2.1.3 地震学家对“确定性的地震前兆”的探索和认识
2.2 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2.2.1 重视宏观异常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报探索的一大特色
2.2.2 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点和宏观测报网的建设工作
2.2.3 做好宏观异常的监测核实上报工作
2.2.4 有效收集、及时上报震前的大规模宏观异常
2.2.5 严格遵守我国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制度
2.3 宏观异常的基本知识
2.3.1 地震发生前震中区附近为什么会出现宏观异常
2.3.2 地震孕育过程中相应前兆的主要特征
2.3.3 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宏观异常
2.3.4 人们对动物行为异常作为地震宏观前兆的研究
2.3.5 地震前为什么会出现动物行为异常
2.4 初步判断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关系
2.4.1 如何判断地下水异常现象是否与地震有关
2.4.2 如何判断动物异常现象是否与地震有关
2.4.3 如何判断异常发光现象是否与地震有关
2.4.4 如何判断地表异常现象是否与地震有关
2.4.5 和地震没有关系的宏观异常现象有哪些特点
3 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灾情速报方面的作用
3.1 了解地震灾害
3.1.1 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灾害
3.1.2 地震灾害与其他的自然灾害有不同的特点
3.1.3 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主要因素
3.1.4 地震的有感程度与有感范围与哪些因素有关
3.1.5 地震烈度与对应的各项宏观标志
3.2 地震灾情的观察与速报
3.2.1 地震灾情速报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3.2.2 地震灾情速报的主要职责及基本要求
3.2.3 如何确保地震灾情速报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3.2.4 进行地震速报优先把握“快”的原则
3.2.5 震后报告地震灾情应考虑哪些因素
3.2.6 如何按程序进行地震灾情速报
3.2.7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构建地震灾情速报网
4 推进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社会应急管理工作
4.1 建立有效的地震应急机制
4.1.1 我国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
4.1.2 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应把握好的关键环节
4.1.3 建立健全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机制
4.1.4 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协同机制
4.1.5 基层社会的应急能力是做好应急工作的基础
4.1.6 农村有效开展自救互救行动必须克服的问题
4.2 全民动员、共同参与地震应急工作
4.2.1 提高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非常重要
4.2.2 防震减灾志愿者在应急救援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4.2.3 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
4.2.4 志愿者可参与的主要防震减灾工作内容
4.2.5 在社区和乡村成立自己的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
4.2.6 志愿者如何开展地震应急救援行动
5 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重视抗震设防
5.1 做好全民地震科普宣传和抗震设防
5.1.1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重大意义
5.1.2 做好面向大众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5.1.3 充分认识地震谣传的危害性
5.1.4 生活中常见的地震谣言类型
5.1.5 利用网络媒体做好地震突发事件的宣传工作
5.1.6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阻碍地震谣言传播的重要一环
5.2 科学组织群众参与抗震设防工作
5.2.1 “预防为主”的减灾方针需要每个人的热情支持
5.2.2 科学进行抗震设防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5.2.3 解决农居抗震问题是群测群防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