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绪论
1.1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现实问题及本书的研究意义
1.2 相关学术研究综述
1.2.1 民族村寨旅游与民族旅游、乡村旅游的关系
1.2.2 国外对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
1.2.3 国内对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
1.2.4 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述评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2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系统科学理论
2.1.1 一般系统论
2.1.2 耗散结构理论
2.1.3 协同理论
2.2 旅游系统理论
2.2.1 旅游功能系统模型
2.2.2 旅游空间系统模型
2.2.3 旅游耗散结构系统模型
2.3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3.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4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的逻辑起点
2.4.1 民族文化观念对村民经济行为的影响
2.4.2 民族村寨旅游业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
3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现实探索
3.1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
3.1.1 贵州少数民族概况
3.1.2 贵州民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3.1.3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特色
3.1.4 贵州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原因分析
3.2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历程
3.3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效应分析
3.3.1 民族村寨旅游经济效应
3.3.2 民族村寨旅游社会效应
3.3.3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效应
3.3.4 民族村寨旅游环境效应
3.4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分析
4.1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的结构及内涵
4.1.1 旅游系统的概念
4.1.2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的概念、结构及特性
4.2 民族村寨旅游的客源市场系统分析
4.2.1 民族村寨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结构分析
4.2.2 民族村寨旅游需求分析
4.3 民族村寨旅游的通道系统分析
4.3.1 民族村寨旅游交通通道子系统分析
4.3.2 民族村寨旅游信息通道子系统分析
4.4 民族村寨旅游地系统分析
4.4.1 民族村寨旅游地系统的结构
4.4.2 民族村寨旅游地系统的特点
4.4.3 民族村寨旅游地承载力分析
4.5 民族村寨旅游支持系统分析
4.5.1 民族村寨旅游制度子系统分析
4.5.2 民族村寨旅游技术子系统分析
4.5.3 民族村寨旅游教育培训子系统分析
5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系统运行研究
5.1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负熵的引入
5.1.1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自然过程的负熵引入
5.1.2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经济过程的负熵引入
5.1.3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社会过程的负熵引入
5.1.4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文化过程的负熵引入
5.2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演化
5.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5.2.2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演化的Logistic曲线模型
5.2.3 郎德旅游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演化
6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6.1 协同理论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发展分析
6.1.1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协同发展原理
6.1.2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序参量协同模型
6.1.3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发展模式
6.2 贵州省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6.2.1 旅游经济序参量主导型
6.2.2 生态环境一社会文化序参量主导型
6.2.3 生态环境一社会文化一旅游经济序参量协同主导型
6.2.4 比较分析
6.3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协同发展机制
6.3.1 利益协调机制
6.3.2 政府主导机制
6.3.3 社区参与机制
6.3.4 旅游产业化推动机制
6.4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协同发展途径及对策建议
6.4.1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协同发展途径
6.4.2 民族村寨旅游系统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7 结论及展望
7.1 本书结论
7.2 本书创新之处
7.3 本书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