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章回体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作者吴承恩以历史上唐玄奘(602-664)远赴西域取经的事件为基础,结合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与民间说唱,博采众长,*终整理加工成书。因此它是一部由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世代累积型作品,而这种编撰方式也造就了该书的丰富意蕴。《西游记》关涉宗教素材,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作者通过天才的想象,借助神话表现自己的愿望,达到折射现实的目的。小说写于明朝中期,当时虽然社会经济繁荣,但君主痴迷方术,佛道斗法争胜,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人生坎坷,贫老而终,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又受到明中叶以后新的人文思潮尤其是心学的影响,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正经的取经故事中充溢着揶揄神佛的细节,呈现出离经叛道的精神,使得小说显得亦庄亦谐,化庄为谐,妙趣横生,内含对于人的个性的肯定和自我价值的张扬。这在客观效果上也启发了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书中通过斩妖除魔和西天取经所表达出来的齐心协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现今的社会里仍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永不言败。作品正是以一种象征性、抽象性的艺术手法,扩大了作品的内涵。这也是《西游记》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我国长篇小说史上开拓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具有神奇而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运用虚构、夸张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奇幻的环境孕育出奇幻的人物,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作者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牛魔王、红孩儿等一个个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人物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甚至那些形形色色的各路妖魔鬼怪也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他们有着奇特的形貌、奇特的武器;有着变幻莫测的神通、超出自然的生命。这些奇幻的人物反过来又改造奇幻的环境,在奇幻的环境中演出奇幻的故事,从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因为其中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所以又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一部。这也是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所致。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取得胜利也殊为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没有丝毫紧张感和沉重感。《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塑造交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争强好胜的喜剧性格,猪八戒憨厚率直却又贪婪自私的艺术形象,以及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都使作品增色不少。《西游记》问世以来,即在民间广为流传,书商也抓住时机,争相刊刻。现存*早的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此后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而且很快引起了神魔小说创作的热潮,仅在明末几十年时间里,就有近三十部先后问世。《西游记》在国外同样影响深远,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它被翻译为英、法、德、意、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多种语言。《全本四大名著无障碍阅读:西游记(无障碍阅读典藏版)》是以明世德堂百回本为底本,适当参校其他版本整理而成。因主要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和《西游记》爱好者,故格外注重难字、生僻字的注音和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古诗文、方言俗语、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