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施耐庵著的《水浒传(精)》继承与发展了讲史话本的传统,其语言以口语为基础,简洁明快,无论是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鲁迅曾经指出:“《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小说叙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连环套式的结构也独具特色。“风雪山神庙”、“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篇章。“忠义”是贯穿《水浒传》全书的思想主线。水浒好汉之间的“义”,其表层是一种江湖义气,其内里则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义举,有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他们是要以个人的英雄行为,济困扶危,杀富济贫,即所谓“仗义疏财归水路,报仇雪恨上梁山”。但“义”又是与“忠”相始终的。《水浒传》里的“忠”,有忠于梁山泊聚义的内容,但它又有忠君的思想,在很多时候,“忠孝”被放在首位,而把“义”置于次要地位。无可否认,《水浒传》中有些场景是血淋淋的,缺少温情和人文关怀。如李逵般的肆意砍杀,血迹斑斑的剥肉凳,都会让人从心底透出丝丝冷意,但透过这血的表象,也许能看到现实的惨酷。